已有1條回答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玩游戲我們應該分析其原因,然后再花更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多陪伴孩子。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可能是孩子比較孤獨,沒有人陪而把自己的注意力沉迷在游戲當中,還有一種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和學習當中,比較自卑,沒有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為了逃避現實的壓力而去選擇玩游戲。
叛逆期的孩子沉迷游戲怎么去引導
一是激發積極上進的強大動力。讓孩子不沉迷游戲,這是關鍵的一條。在重視孩子知識學業的同時,我們要經常性貫輸人生的哲學。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么?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好最快樂的人生?我們未來應該設立什么樣的目標,做什么樣的人?實現這些目標,要如何對待困難與挫折?那些事情會阻礙和損害人的一生?通過這樣的教育,讓孩子產生努力進取的內在動力,產生抵抗外來不良影響的免疫力。
二是轉移孩子的游戲注意力與精力。適當的游戲,我們沒必要大驚失色,因為這也是一種調節與放松,但孩子沉迷游戲了,家長就應該出手幫助了。這種幫助不是打罵式的,而是轉移式的。孩子沉迷游戲的時候,我們要打斷他的游戲,可以陪著一起玩孩子喜歡的其他項目,可以請孩子到戶外去游玩,可以帶讓孩子參加興趣活動,可以帶孩子去拜訪親戚或同學,可以帶孩子一起設計制作某種玩具或工具,可以帶孩子去逛街、散步、騎車和打球等,一句話,就是以各種辦法,中斷孩子的游戲。
三是約定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商量,劃定玩游戲的時段與時長,并簽訂承諾書,實行獎懲。凡沒違反約定承諾的,家長給予孩子獎勵,獎勵什么,可讓孩子自己確定,家長盡可能滿足;如果違反的,就給予懲罰。懲罰什么,也一定要挑選孩子最不想失去的。總之,約定了必須嚴格做到,約定的前提,就是先完成每天基本的學習任務,在其間,可適當安排游戲或看手機的時間,如此有放有收,孩子也不會有何意見。
四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業余愛好。學習是苦的,尤其在學業繁重和某學科總不進步的情況下,容易失去信心與興趣,所以,家長要經常觀察與關心孩子的情況,發現上述問題,首先自己不急不躁,不罵不斥,要降低心理目標,先安撫,后幫助,列出存在的問題,然后與老師一起,逐個解決,不能一口吃個餅,每解決一個問題,都要高調給予肯定、獎勵和宣傳,增強其成就感與信心;同時,根據孩子的愛好,可學習聲樂、器樂、球類、棋牌、體能等方面的某一項,用健康的興趣愛好抵御沉迷的游戲。
與孩子商量好玩游戲的時間是可行的,為什么沒有用?
1、沒有事先告訴違約的后果
很多家長只是簡單地跟孩子說玩多長時間,在你的規則里沒有告訴孩子,如果他繼續玩會有什么結果。孩子不知道自己不遵守承諾會發生什么,所以當然會選擇現在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接著玩。
2、說服無果后的方式錯誤
很多家長在多次說服無果后,都會選擇把手機“搶”回來。但在做出“搶”這個動作前,并沒有預先讓孩子知道,突然的搶奪和發火會讓孩子受到驚嚇。
孩子因為沒辦法預知父母的行為,也無法自己做選擇,更不能自己負起責任,所以他在這個事情面前,就只剩大吵大鬧這一個選項。吵鬧的結果往往是父母妥協。
3、妥協有一,就有二、三、四
你的妥協,會讓孩子誤認為是自己的吵鬧有效。所以下一次,孩子還會繼續使用這樣的方式來追求自己的利益。長此以往,你定下的規則就一點作用都沒有了。
叛逆期孩子有哪些特點
1、叛逆厭學,逆反心理強,視家長為仇人;
2、偏執,抵觸父母、容易激動,情緒反應激烈,總是和我們唱反調;
3、容易激動,亂發脾氣、虛榮心強、聽不進正確的意見跟建議;
4、經常曠課、遲到,甚至逃學,屢次挑戰老師和家長的底線;
5、天天玩手機,一提到上學就惡心、頭昏、亂發脾氣甚至歇斯底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