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仇恨父母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排解孩子的負面情緒,改正自己的做事方法。
孩子有仇恨心理怎么辦
注意自己的話語避免“偏激”“嘮叨”
許多家長喜歡嘮叨,想要通過反復說明來強調怎樣處理,可是這樣的行為只會徒增孩子的煩惱,反而會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和效果。在家庭當中一定要經常和孩子溝通,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意圖,只有簡單明了的傳遞自己的想法,語言精煉不偏激,才能夠盡量避免激烈的沖突。
注意管較孩子時,一定要分清場合
有些時候孩子的表現往往會不盡人意,一些家長就會不分場合地“時時”教訓他們。這樣的行為往往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開公共場合,給孩子適當地留些“面子”才行。
注意避免使用“命令式”語氣
孩子在自我意識萌發的時候總是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使用命令式的語氣很有可能會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的反抗意識,這樣的話可能導致矛盾更加激化。
孩子有仇恨心理,多半是父母常有這幾種行為
行為一:常常在家中發火,甚至拳打腳踢
一個家庭中,如果爸爸經常脾氣暴躁,經常在家中發火,遇到什么事都火急火燎,看到家人哪里做得不對,還會拳打腳踢,讓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孩子會變得非常焦慮、害怕,性格會變得孤僻,沒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會心存怨恨,繼而會仇恨這樣的家庭,仇恨父母。
往往積極陽光的孩子,他的家庭就非常溫馨,有愛自己的父母,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這樣的孩子內心不會充滿仇恨。所以想對孩子好,請少發脾氣,維護好夫妻關系,維護好親子關系。
行為二:對孩子特別冷漠
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特別冷漠,認為給孩子滿足了吃穿住就可以了,而且從來都不去關心孩子的想法,不過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這類家長就開始不斷指責孩子,認為孩子不聽話,給自己惹事,不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大聲的訓斥孩子。
這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幫助,在孩子看來平常漠不關心,有事情了卻都是指責,非常不對等,即使家長說的是對的,孩子也會覺得家長在針對自己,慢慢地會對家長產生敵意,并累積成仇恨。
所以有了孩子后,應該多和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知道孩子的想法,當孩子犯錯時,更要有耐心一點,及時引導改正,這樣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家庭溫暖,不要那么冷漠。
行為三:過于偏心
家里有兩個孩子的話,很多父母會出現偏心,雖都是自己的孩子,但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孩子間會出現一些不同,比如一個各方面很優秀,一個各方面技不如人;一個和父母特別親近,一個和父母相處怯生生等等,父母在對比中出現偏心,一碗水端平做到很難,但過于偏心,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讓不受寵的孩子出現敵意,不僅對父母有敵意,對受寵的孩子也有敵意。
這樣一來,對孩子成長很不利,心中便會出現仇恨難以化解。所以有多個孩子的家庭,父母要盡量做好不偏心,讓孩子互敬互愛,心中充滿愛。
行為四:過于寵愛
喜歡孩子,對孩子好,這是當父母應該做的,這樣做對親子關系有幫助,也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孩子。但是過于寵愛孩子就不對了,什么事情都包辦,讓孩子什么都不會做;什么事情做錯了都不糾正,只會一味地維護,這些做法都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
當父母沒有做好時,孩子會出現埋怨,甚至會積累出仇恨的種子,特別是將來父母老了,孩子還是只會索取,那時父母已經給不了太多,孩子便會怨恨父母,認為父母非常無用。
所以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千萬不要過于寵愛孩子,讓孩子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并不是壞事,偶爾讓孩子在逆境中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強大。
孩子對父母充滿怨氣怎么辦
1、父母需要找出孩子對自己有怨氣的原因,根據原因對癥解決。
2、父母應該和孩子好好的溝通交流,用朋友的姿態跟他對話。
3、父母應該學會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講話,讓他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4、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和信任孩子,要多給他一些鼓勵和支持。
家長想了解孩子內心的怨憤,就要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共處,試著讓自己有耐心的聽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論想法如何,都要耐心的接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耐心的引導孩子。
家長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也需要開解引導孩子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但語氣要溫和,不要大喊大叫,暴躁如雷,孩子說出來已經是說明他想聽你的建議,而不是一票否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