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的孩子有個性,做父母的還不能過分的打罵,只能跟他講道理,跟他分析夜不歸宿的一些壞處,同時提出自己的要求,多跟他溝通,以朋友的身份不去壓迫他,強制他,慢慢孩子能理解你的苦心。
夜不歸宿的孩子怎么教育
1、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孩子不愿回家肯定有孩子自己的主張,很難聽進去家長的一些大道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對孩子焦躁的心靈進行安撫,這樣也能夠讓孩子才能聽進去家長說的話。
2、規定孩子回家時間。孩子的教育問題要從小抓起,為了避免孩子回家晚,父母可以規定孩子回家的時間,晚上九點前或八點前必須著家。先由父母領孩子回家,然后讓孩子養成自覺回家的習慣。孩子由被動變為了主動,那么優秀的孩子就引導成功了。
3、家長也可以嘗試偶爾去學校接接孩子放學,看看孩子的放學后的活動,偶爾接孩子放學,既可以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又可以實地考察下孩子的放學后活動,一舉兩得。
4、重視對孩子的思想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家庭教育中,要增強孩子在家庭中的責任感,子女在家中不只是獲取父母正常的愛,也應該以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禮儀道德,對父母實施愛的回報。青少年應懂得自我保護,學會自尊、自愛、自強,把精力放在學號文化知識上,提高辨別是非和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
孩子為什么會夜不歸宿
1、孩子自身原因。孩子上初中后,較明顯的變化是生理上在變,身高體重外貌等都開始變化了。這時家長發現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跟大人對著干,這既是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孩子晚上想出去玩,父母認為太晚了不同意。而由于叛逆心理作祟,孩子非要跟父母對著干,執意出去玩,于是就有了夜不歸宿的現象。
2、父母太過嚴格。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什么事都在孩子耳邊嘮叨。而初中生心智已經發育比較成熟了,父母還像幼童時期事無巨細都嘮叨孩子。孩子成天在家自然是聽煩了,甚至覺得家里很壓抑。進而向逃離,于是出現了夜不歸宿的現象。
3、家長的忽視。有的家長工作特別忙,孩子整天一個人呆在空蕩蕩的家里,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學習。往往會覺得孤獨無助。于是寧愿晚上不回家呆在外面。
孩子叛逆期會有哪些行為
情緒不穩定:孩子可能表現出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稍有不滿意就會和父母大喊大叫,甚至摔門、拍桌子。
逆反心理:孩子可能會對父母、老師的要求進行負面反抗,故意對著干,以此來顯示自己的獨立和與眾不同。
以自我為中心: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不允許別人違背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尤其是對父母的要求。
行為表現:孩子可能會通過一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例如學習成績下降、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沉迷網絡游戲等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