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要了解孩子為什么不做作業。有可能孩子不會做。也許孩子沒有吃透所學的知識,所以不愿意做作業,這種情況下,幫孩子復習一下,再做作業。如果是貪玩不想做作業,導孩子不要逼迫孩子。根據孩子具體行為進行談話。
初中孩子不寫作業家長該怎么辦
1、培養孩子自我規劃時間的能力。家長可以培養孩子會做計劃及時間管理的能力,自律的孩子,無一不是目標明確、非常有計劃的。而在孩子剛入學的時候就培養孩子制定計劃,會管理時間也非常重要,家長可以教給孩子將時間和任務量化,制定簡單的計劃表,每個時間做什么孩子比較清晰,學習、和休息也會有個明確計劃。
2、給孩子一些自由時間。需要告知孩子重要的事情提前做,培養孩子先完成任務再去玩的習慣。任務完成后,其他時間可以由孩子自由支配,然后孩子的事情放手讓他們自己多承擔些,有時家長安排的越多,孩子的自主能力就越弱,適當地放手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3、培養孩子的秩序感。任何習慣都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所以初中的孩子,如果想讓他們主動寫作業的話,還是需要家長的培養。可以培養孩子一種秩序,這種秩序就是回家之后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再做其他的。
4、轉移注意力。初中的孩子總是有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在很多時候,孩子不愿意也不喜歡學習,并不是他對于求知和讀書不感興趣,對老師和父母不害怕和畏懼,或許只是因為這一會,孩子的注意力還放在手機或游戲上。家長要通過積極引導,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寫作業這件事情,然后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和認真度。
初中生不寫作業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態度不端正,認為沒必要。
這指的是頭腦聰明或腦子很不靈光的學生,態度不端正,認為作業就是多此一舉,做與不做對成績都沒多大的影響。
2、知識有漏洞,確實不會做。
沒幾個孩子不希望自己是學霸的,但由于各種原因他們上課時就沒學會,根本不會做,“空有一身力氣使不上”,只好“望洋興嘆”,時間一長,漏洞越來越大,作業無從下手,就興趣全無了。
3、檢查不實在,鉆“政策空子”。
必須承認,初高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不夠強,老師檢查與不檢查區別很大,如果老師光布置沒檢查,或者光檢查沒“懲罰”,有些懶散的學生就會“投機取巧”“鉆政策空子”。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1、讓孩子在家有一個固定學習的地方
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入學以后,學習就變成了他生活當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我們希望每個孩子的家里邊都有自己一塊安靜的不被打擾的空間,不管是公共空間還是私人空間。
總之,要讓孩子知道,這個地方就是我的,當我一進入這個地方,就應該進入學習狀態了。在學習空間里,不能有吃零食、娛樂、玩手機的功能。
也就是說,一進入到這個空間,就是一個學習的狀態,如果想喝水、想聊天、想鍛煉、想玩手機,那么就要換另外一個地方來做這件事,這一點很重要。
2、要逐漸固定專門的學習時間
比如,孩子放學之后,是先做作業后吃飯,還是先吃飯后做作業,還是先做一會兒作業,然后去吃飯,然后再做作業……不管你們家的習慣是怎樣的,最好把這個習慣固定下來,習慣固定下來很重要。這樣就使之變成了一個無條件的自然反應。
如果說,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第一課的作業做完,然后再去吃晚餐,然后再完成其他學科的作業,那么孩子一旦形成了這樣一個習慣,你就不需要再去督促了。所以習慣要如常,每天都一樣,就會變成一個自動化的反應模式。這個就叫“習慣的養成”。這個養成,是時間的問題。
3、要對孩子在家里的學習有一個基本的規劃
一開始可能是家長陪著確定,今天晚上先學什么再學什么,如何檢查,如何訂正,把這個過程具體細化下來。在定計劃的時候,家長實際上是可以參與的。最后,去檢查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參與。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孩子進入了學習狀態,不建議家長去打擾他。
4、孩子每天做作業的結束方式必須是積極愉悅的
孩子前面做了一大堆作業,做完之后被媽媽爸爸一檢查發現了很多錯誤,然后一通批評指責甚至打罵——這會讓孩子把做作業這件事情、學習這件事情,跟一個不良的情緒體驗結合在一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