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爸爸經常用臟話罵孩子,孩子肯定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往小處說,孩子可能會在其他場合,用臟話發泄情感,影響孩子的人緣;往大了說,可能會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有很不好的影響。
爸爸經常罵孩子吼孩子怎么辦
孩子父親經常兇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肯定是不利的,所以你要找孩子父親好好談談,這件事的嚴重性。
跟他說一下,這種教育方式會帶來什么后果,以及未來他要承擔什么后果。
1、經常被傷害的孩子,會害怕父母,甚至不愿意和父母呆在一起,這樣,他就會變得孤獨、膽小、焦躁、內向、自卑等。
2、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讓他抬不起頭來,這樣久而久之在外面被人傷害了,他要么逆來順受,要么容易沖動進而傷害別人,甚至走上違法的道路。
3、你作為父親,應該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英雄,然而現在卻變成的兇猛的劊子手,扼殺了你們之間的親子關系,抹殺的孩子心中對你的愛,他也感受不到你的愛,這樣長大以后他又怎么能對你付出愛和關懷呢?
4、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是白眼狼,正是因為你這樣粗暴的教育方法,才會培養出不孝子,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對你不孝,那就必須要停止這種教育方式。
如果他愿意去改正,你也應該支持他陪伴他,教給他一些方法。
1、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父親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老是發脾氣。即使孩子做錯了什么事,也必須提醒自己要冷靜。沉默1-10,情緒基本上是會平靜的。
2、給自己制定一個原則,不要大聲跟孩子說話。不管孩子在做什么還是做錯事,即使在發脾氣時也不要大聲說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壞孩子的習慣可以被糾正很多,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睛不再害怕你了。
3、當判斷孩子的對錯時,不要從成年人的角度出發,而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這將有助于我們理解孩子們為什么這樣做。誤會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4、對孩子要有理性。不要認為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沒關系。我們可以給孩子們舉幾個例子。如果孩子不太懂也沒關系,一次又一次的展示,孩子們總有一天會明白的!
家長長期吼孩子如何補救
1、父母可以適當放低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做到對孩子有耐心。
父母大多時候吼孩子,其實是因為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當孩子的表現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水平的時候,他們就會失去耐心,開始吼孩子。所以,對于這類爸爸媽媽來說,可以適當放低自己的要求,用孩子的標準去衡量孩子,不要一貫認為自己的標準才是正確的。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那也要有耐心,陪著孩子一起努力。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們慢慢去達到自己要求的高度。
2、跟孩子講話的時候,一定要克制音量。給自己提前打一個預防針,不要語氣太重或者說話太大聲。
有的父母跟孩子講話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提高嗓門。如果父母的語氣過重或者音量太大的話,在孩子看來就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事惹父母不開心、讓他們生氣了。父母一生氣,孩子就會害怕。其實,有的父母可能天生就是大嗓門兒,所以他們也并不是因為生氣去吼孩子。對于這類父母來說,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給自己打一個預防針,一定要克制自己的音量、不要急躁。
3、即便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想法的時候,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獨裁孩子的事情。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年紀小,自己不會做決定,所以往往替孩子做決定。而且孩子又屬于天馬行空的階段,經常會產生一些符合實際的想法。如果是這樣的話,父母一定要做到跟孩子及時溝通。孩子如果有不切實際的想法,父母首先要做的事,去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然后,針對孩子的想法存在哪些問題,父母再給出自己的意見。即便孩子小,父母也要做到尊重,不要去吼孩子。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就是一個獨裁者。
4、如果發現自己吼孩子是錯誤的話,自己也感覺后悔,可以向孩子正式道歉的。
很多父母發現自己吼孩子是不對的,但是就是不好意思開口去跟孩子道歉。其實,作為父母來說,是可以向孩子正式道歉的。這樣的話,不僅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會更好的理解父母。如果僅僅是考慮到自己面子的問題的話,真的沒有必要。孩子那么小,哪明白面子和虛榮心是什么?如果發現自己吼孩子了,也后悔,想要彌補孩子的話,那就正式跟孩子道歉吧。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尊重孩子
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也是會有自己的情緒,自己的自尊心。而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一點,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主要是考慮自己的感受,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事實上,孩子的情緒是很敏感的,他們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家長那些無心的批評、教訓,都會讓孩子很難過,甚至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孩子的問題上,家長也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處理問題,這樣更能找到有效的方法,也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
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大多數的中國家庭,在孩子的事情上都是大包大攬,覺得孩子還小,什么事情都是替孩子做決定。其實,孩子也會有自己對事物的認知,他們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一些東西,比如衣服的顏色,玩具的類型等。所以只要是不涉及到原則性、正確的的事情,家長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做決定。包括家里的一些事情,也可以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擁有獨立的人格,而不是一味接受他人的安排。
3、支持挫折教育
家長害怕孩子受傷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把孩子保護的太好,畢竟這個社會除了善良也會有殘酷的一面。如果孩子是在被捂得嚴嚴實實的溫室里長大的話,那么他對世界的認知也就停留在這個階段,不會有所進步。父母不可能跟隨孩子一輩子,而且你無休止的嘮叨也不如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更深刻。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面對挫折,并且勇敢的去克服困難。只有在失敗中站起來,孩子才會更加勇敢。
4、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變成什么樣的人,那父母就應該先按那樣的標準做到。都知道,孩子是會模仿大人的行為的,尤其是父母。如果父母平時經常說臟話,卻要求孩子不能說臟話,這恐怕真的很難做到。都說“身教大于言傳”,只有父母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孩子自然而然也就變成那樣的人了。
5、讓教育生活化
教育不是刻板的說教,其實生活處處都是學問,都是教育孩子的機會。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教會孩子一些道理,這樣也會更加生動、深刻。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孩子總有一天會厭煩的。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老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懦弱。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