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總不想上學是現在許多學生的通病,幾乎每個家長都在為此頭痛不已并長期與之斗爭。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了解背后的原因,可每次問起孩子不想學習的理由,總是五花八門,搞得家長們不知如何應對,不知如何說才能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今天針對孩子們五花八門的不想學習的理由,分析了大多數學生背后真正的隱含詞是什么,并告訴家長們該如何去溝通,推薦分享給家長看看。
現在的學生不想上學怎么辦
1、我努力很久了,成績就是沒起色!
隱含詞:付出。深層原因:我的付出是沒有意義的,那我為什么還要付出呢?
家長應對:
當我們餓了的時候,我們吃一口,只會讓我們感覺沒有那么餓了,但還沒有飽,所以我們接著吃,一口又一口,慢慢才會覺得飽!
學習像吃飯一樣,飯要一口一口吃,一口氣吃不成胖子!知識要一點一點學,吃飯別著急,著急會噎著,吃到一定程度就飽了。學習也不要急,學到一定程度成績自然就會提高了。
2、我真的好怕努力之后沒有結果!
隱含詞:失敗。深層原因:害怕失敗,每個人都是害怕失敗的!
家長應對:
我們每個人都想成功,就像做選擇題,我們都想選出正確答案。為了選出正確答案,除了直接算出正確答案,我們還可以排除錯誤答案,達到目標的方法不只有一種。
其實每一次失敗都幫助我們排除了錯誤答案,錯誤答案都被排除了,成功還會遠嗎?
3、我堅持不下去了,可不可以放棄?
隱含詞:堅持。深層原因:我看不到堅持的意義,我沒有成就感。成就感是影響學習動力的重要因素。
家長應對:
我們努力很久,都沒有看到成果,心里很難過,就會想到放棄,可是真的沒有成果嗎?
量變引起質變,所以我們的努力并不是沒有成果,而是在積累量的過程,我們不一定能看到結果,質變時我們才能看到結果,所以要相信,我們每一次的付出都在積累量,再堅持一下,就會看到質變了。
4、我真的不敢去問老師問題。
隱含詞:主動。深層原因:老師會不會認為我笨?老師講了我還是聽不懂怎么辦?
家長應對:
老師每天面對很多學生,老師沒有辦法做到去問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其實他很想知道,自己教得怎么樣,所以當你去問老師的時候,有人跟他反饋他會很開心。
你主動學習他也會很開心,你主動和他親近他更開心,給老師一個機會記住你,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弄清楚這個問題,同時更了解你的老師。
5、哪個都不想放棄,我該怎么選擇?
隱含詞:選擇。深層原因:我想逃避選擇,我都想要得到。
家長應對:
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總是要做出選擇,很多時候哪個都不想放棄,舍得,舍得,舍了才能得,兩個字在一起,沒有“舍”哪來的“得”?
就像孩子面對困難時,父母只有舍掉對他的擔心,不去干預他,才能得到他的成長,學會放棄才能得到更多!
6、他就是不對,為什么還讓我理解他?
隱含詞:指責。深層原因:我是對的,他是錯的。不應該由我讓步。
家長應對:
你很生氣想要指責別人的時候,伸出你的手,就會發現:當你的一只手指指向別人的同時,還有四只指向自己,發生爭執,是兩個人的事情,不會絕對是某個人的責任,多去理解別人也是理解我們自己。
7、我都會了,不想再多學了!
隱含詞:驕傲。深層原因:我對自己的成績很滿意。別人對我也是滿意的,所以我不需要學習了!
家長應對:
每個人都是一個杯子,裝得太滿,只會溢出來,就不能再裝進新的東西了,只有倒干凈,保證空杯的心態,我們才能裝得更多,保持虛心,我們才能學得更多。
8、我真的成為不了別人家的孩子!
隱含詞:關注。深層原因:我生氣了你們應該理解我,從沒人關心到我學的累不累。
家長應對:
盼子成才是父母再合理不過的期望,但當這份心過于急切、過于不切實際,父母卻全然不知時,逆反心理也就這樣產生了。
面對父母采取的不正當措施,孩子最可能的想法就是“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就放棄了。”厭學情緒的產生,除了孩子自身,家長、學校及老師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要把厭學當成孩子的問題,人生的1/5是在學習中度過的,有點厭倦情緒實屬正常。孩子討厭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應。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是,如果學習是必須做的事情,怎么讓它更有趣些。
家長們要謹記:“沒有絕對的完美,只有相對的優秀,我的孩子是最棒的。”成功者使用光明思維。您要堅信您的孩子能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最好的別人。
9、我也想有好成績,可我努力了!
隱含詞:渴望。深層原因:我也希望成為優等生,可是沒有人告訴我如何成為優等生
家長應對:真正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學商的薄弱之處,是學習能力,學習方法還是學習心理上的問題,找到正確的應對方法才是正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