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兒子放學到家,就拿起手機一直在玩游戲,有什么叫他吃飯都很費勁,更別說是去做作業,基本上天天到12點墨跡完,怎么說也不聽。”
“孩子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興致勃勃地說去做作業,還沒做十分鐘,就打開電視機看起來了,本來一個鐘能完成的作業,拖到晚上11點。”
上面這兩位家長的話中,明確看出來孩子是比較容易分心,這種情況很常見,長期下來會變的完全沒了自律能力,之后基本就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孩子沒有自律能力怎么辦呢?
自律對孩子來說很重要,自律強的孩子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得妥妥當當,不用爸媽催促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每天堅持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好。
自律的孩子自覺性高,不容易沖動,不易和別人發生沖突,社交能力強,很容易和他人交朋友,建立長遠深厚的友誼。
1、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自律的孩子在做事上是需要極強的專注力,就要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保證不被打擾。
因此,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爸媽千萬不要去干擾孩子,在一旁放電視、玩手機,又或者在一旁指點孩子的坐姿,孩子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無法集中精神在作業上,最后導致拖延癥的出現。
2、培養孩子自律觀念
在孩子玩耍前,爸媽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
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這樣做孩子才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不自律會受到懲罰,逐步培養起孩子自律的觀念。
3、延遲滿足孩子欲望
爸媽不要讓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養孩子抵制誘惑、克制自己的能力。最好是引導孩子拿成績來換,有成績才有獎勵。
爸媽要學會拒絕孩子的要求,特別是在哭鬧的情況下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絕,讓孩子學會好好說話。
4、爸媽做榜樣
父母懂得自律,遵守各種規則,生活習慣良好,孩子才會有樣學樣,模仿父母的樣子,成為自律和自制的人。
5、減低對孩子的要求
有些時候,爸媽將學校目標定得很高,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讓孩子覺得盡力也難以完成,所以他們就會自暴自棄,以此來表達都爸媽的抗議。
因此,爸媽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不要要求孩子一蹴而就,而是要循述漸進,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樹立合適孩子的目標,讓孩子在能力范圍內可以完成,有成就感,有信心,有動力去完成接下來的任務。
沒有自制力的孩子會怎么樣?家長快看看!
1、經常做事情半途而廢,不能堅持到底
很多孩子在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想著要放棄,并且做事總是沒有時間觀念,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也沒有長久性不能堅持下去。
2、控制不了情緒
現在的小孩子經常動不動就哭,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隨意發脾氣,霸道蠻橫,就會給他人造成麻煩。
3、做事拖拉、懶惰
自制力差的孩子,做事情沒有任何規律,因此可能會養成懶惰的性格。容易沖動,做錯事不承認,把責任推給別人,注意力也會不集中,上課走神,東張西望,心不在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