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似乎都很難有自己的時間觀念,不僅行動起來磨磨蹭蹭,辦事效率也很低。對于孩子的懶惰散漫、磨蹭拖延感到十分頭疼,但也沒有什么好的方法來應對。那么,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么培養呢?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么培養
1、給孩子制定時間任務表
很多孩子平時做事散亂無章,缺乏條理,沒有計劃性。特別是隨意性強、自控能力差,什么時候完成作業,什么時候停止玩手機、什么時候睡覺等沒有遵循的依據。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認識到,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才是孩子形成時間觀念的前提。只有科學的把規則定好、把作息時間固定下來,孩子才能夠明確地認識,良好的養成。
2、注重訓練孩子的基本技能
很多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是因為做事不熟練,因此家長需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以幫助他們熟練掌握。
比如自己穿衣,洗臉,刷牙,系鞋帶等都屬于幼兒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當孩子熟練掌握后,完成速度也會相應提升。
3、為孩子樹立準時守時的形象
父母永遠都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老師,所以,父母應該要利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積極主動地引導孩子。
因此,家長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準時守時的人,那么自己本身也應該是一個準時守時的人,那么孩子才會在父母的引導下變得準時守時。
4、讓孩子承擔自己不守時的后果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過于寵愛,不舍得罵不舍得打,不管干什么都有家長幫忙解決和處理。時間一長,就造成了孩子沒責任心的習慣,讓孩子做事越來越沒有原則。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不涉及安全的前提下,家長要讓孩子承擔自己不守時的后果,給予適當的懲罰。這樣他才能記住這個教訓,有自己的責任感。
三大時間管理的黃金法則
1、把浪費時間的事扼殺在搖籃里
生活中有太多瑣碎的事情會消耗我們的時間,只是人們當時往往沉迷其中無法自覺,只有當安靜下來之后,才會回想這一段時間雖然忙碌,卻一事無成。
不僅大人如此,孩子也是一樣。對孩子來說,他們的時間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主觀浪費的,比如上課不聽課,回家做作業就會多花時間;比如喜歡玩游戲,就會減少睡眠時間……
找到浪費時間的原因,讓孩子從這些事情中抽身,只有他們真正認識到時間的可貴,學會管理時間,做事才會有所改變,有著盡可能高的效率,對其一生都是非常有利的。
2、緊急事情提前做,區分事情的優先級
孩子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很多事情無法進行有效合理的安排,他們有時會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做出錯誤的判斷,把緊急的事情推遲做,而把自己喜歡但無關緊要的事情提前做。
這時父母要幫助孩子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引導他們學會使用四象限時間管理法,按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組合,分清什么事情應該優先去做,什么事情可以適當推后。
這不僅能夠加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而且也能夠讓孩子養成做事井然有規矩的習慣,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心應手,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是會受益匪淺。
3、學會認知時間,養成固定習慣
父母可以在孩子對數字有概念的時候,教會他們認識鐘表,在孩子稍大一些之后,告訴他們每做一件事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培養他們的時間概念。
當孩子漸漸對一件事情產生了習慣之后,就會自然而然的延續這種習慣,開始按照固定的模式去發展,這在大部分時候肯定是有助于孩子學習進步的。
只是父母要注意,不要擅自做主強迫孩子,而是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樣孩子才會發自內心接受,才會有真正進步。
孩子缺乏時間管理的原因
1、本身缺乏時間觀念
孩子由于年齡的原因,使得他們自身并沒有正確的時間概念,而對時間的模糊,又讓他們在生活中各個方面無意識的處處拖延。
特別是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比如玩游戲,玩玩具,此時也許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小時,但在他們看來,卻不過只是過了幾分鐘的時間而已。
所以他們無法正確判斷時間,也就無法把控自己的行為。對此父母要表示理解,因為即便是成人,當他投入某件事情中時,也會自然而然的忘記時間。
2、沒有預留空余時間
孩子缺少對突發事件的判斷能力,他們總是喜歡把事情留到最后一刻去做,比如家到學校的步行時間是十分鐘,他們就會提前十分鐘出門,根本不會考慮還有堵車之類的情況發生。
在孩子們的思想中,提前出門就會浪費自己的時間,有時是玩耍的時間,有時是睡覺的時間。如果沒有時間把控的自覺性,孩子就會一直有拖拉磨蹭行為,還會影響到他們上學。
3、即便磨蹭遲到也不會有處罰
雖然父母和老師都不喜歡孩子做事拖拉,或者上學遲到的行為,但是如果這種行為真的出現,孩子也并不會受到太大的處罰,頂多就是被責罵幾句或者罰站一會。
當孩子對這些懲罰措施無所謂或者不在乎的時候,自然也不會收斂行為,所以他們會一直疏于對時間的管理,養成做事慢半拍的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