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初中基礎比較好的孩子,剛升入高一時還是會占點優勢的,不過隨著學習任務加重,這種優勢也會消失。很多家長反饋說自己的兒子高一成績一直下降,完全不知道怎么辦。成績不穩定確實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找出背后的問題,提高成績就變得更具體、更有方法了。
高一成績直線下滑,主要有兩個方面:
1、心理素質差
這類學生,就是沒有進行初高中銜接,而這里的銜接,不是知識的銜接,而是心理的銜接!中考成績接近滿分,那么高中就會被重點高中錄取,還會進入重點班,而重點班里,藏龍臥虎,每一個學生都不一般,也許他的中考成績沒有你好,但是他的能力不一定比你弱,潛力比你更大。
而你只以中考成績定位自己,一開始思想上藐視“敵人”,結果被反超后,又變得懼怕競爭,不敢面對競爭,最終失去信心,成績下滑還不是最壞的結果,出現心理問題更麻煩。
2、適應能力差
如果中考接近滿分,學習能力是有的,但是高一成績一直下滑,適應能力就不敢恭維了。高中和初中的學習內容,是兩個檔次,初中重態度,高中重能力,初中很多內容就是死記硬背,而高中必須要用腦子進行思考,真正進行深入思考,提高效率,才能學好。
中考接近滿分的學生,我覺著主要是上面兩個方面出現了問題,因為這兩個問題,進而引發了學習態度的問題,出現了厭學情緒,比如不愿學英語了。如果不對孩子進行疏導,下一步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自己的兒子高一成績一直下降咋辦?
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會更加著急,如果孩子以前成績不好,家長還容易接受,關鍵是原來成績那么優秀的學生,成績怎么突然就不行了?這里給家長和孩子提供兩點建議:
1、要正確定位
一定要幫助孩子正確定位,初中代表過去,中考已經成為歷史,初中優秀不代表高中優秀,中考成績越好,考得高中越好,同學越優秀,面臨的競爭就會越大。
中考成績有很多“水分”,我曾經對兩個中考成績一樣的學生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兩人文化課成績竟然相差四五十分,原因就是中考成績里有體育、獨生子女、實驗、計算機等各種加分項目,而這些到了高一都不管用了。
所以,經過幾次考試,慢慢形成一個對自己的正確定位,看看自己大約處于班級的什么位置,然后依次為起點,奮起直追,才是關鍵。
2、要重點突出
高一成績一直下滑,心態問題更加突出,這個時候要先止住下滑,可以從自己的優勢學科開始,尤其是英語這樣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要求不高,就是考查學生是否努力,單純是否背下來了?課文是否背下來了?如果能夠熟練掌握這些,英語都能保持一個很高的分數。
而有的學生,明明數理化學起來有些吃力,卻用大量的時間學習數理化,結果數理化沒有提上去,其他成績全線崩潰,導致總成績下滑厲害,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對于數理化的內容, 由于學科特點,多數學生是一遍根本學不透徹的,但是這不代表經過高三幾輪復習后學不好,我一個學生,高一數學考110多分,高考數學考150分,就是高三復習的效果,所以暫時落后,只要不是太差,也不要大驚小怪。
所以,這個階段,把自己的優勢學科學好,真不行高二分班時,可以選擇自己更強的學科,這都是明智的做法。
高一為何分化如此巨大?
其實,很多學生到了高一階段,每個人的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和水平是不一樣的,有的適應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些學生要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適應高中生活。那么高中生活到底有什么特點,真的這么難適應嗎?
1、節奏快
高中生活節奏非常快,這種節奏快不僅體現在老師講課速度快,因為高考任務艱巨,而課時相對緊張,還有就是內容推得快,很多學生根本跟不上。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衡水中學,那里的學生跑操、吃飯等都得看書,為什么?就是因為節奏快,內容量大,需要加班加點。
其實除了課堂節奏快,其他生活節奏也快,比如吃飯的定時,有的中學規定學生15分鐘必須吃完飯,然后抓緊投入到學習中去。作息也是這樣子。
2、任務重
高中教學任務直接服務于高考的需要,所以,而各科需要完成的模塊任務量又很大,除了必修模塊,有的還得學習選修模塊,比如政治學科,除了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還有好幾本選修,以及選擇性必修模塊,任務太重了。
這個任務重更是包括了平時學生在做作業方面。可以說,高中生最頭疼也最詬病的就是高中的作業,總有沒完沒了的作業,總有做不完的時候,誰要是每天可以輕輕松松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是大神級人物。
3、難度大
高中學科的難度超乎很多家長和學生的想象,這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出來的,只有親身體會才深有感觸。
比如數學,幾何,函數,數列等可以讓不少老師都掛黑板上更不要說學生了,最怕數學這也是很多高中學生的流傳。其他學科如物理、化學、有些章節內容難度比初中上升了好幾個等級的,就算去補課都不見得有效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