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沉迷手機時,很多家長都會再三勸告他要好好學習,少玩游戲刷視頻,考上好的大學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大多數孩子都無法理解家長的意圖,所以講一百遍道理不如一個好榜樣,家長在家中少看手機,拿起書本才是最實際的。
對孩子玩手機的管控有哪些做法
1、拓寬孩子的興趣和視野
孩子很多時候玩手機,是因為感覺無聊,周邊沒有小朋友玩,大人很多時候忙于自己的工作,小孩子只能自己玩手機,在手機上尋找刺激,導致沉迷于手機;家長可以給小孩報一些學習班,讓小孩子學習鋼琴,書法等,有機會,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親近大自然和開拓視野。
2、以身作則
我們可以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關注到自己身上,因為父母的行為方式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先管理好大人自己的行為,形成一種學習的環境,自然而然會影響到孩子,也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
3、制定規則
學期開始時,要提出由父母保管,孩子需要使用時,可以借父母的手機。家庭制定使用電子產品的規則后,家長和孩子可以互相監督,都要遵照執行。當父母違反規則時,也要接受懲罰,以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也可以借助青少年模式等功能,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
4、耐心溝通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玩手機特別開心、特別投入的時候就氣不打一處來。在孩子玩手機很興奮的時候進行溝通,往往會失去良好的效果。建議家長要選擇在孩子情緒穩定、時間相對完整時進行溝通;而且在溝通前一定要預判好孩子的各種反應,做好預案;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
5、有效陪伴
孩子不是天生就會玩手機的,而是看父母習得的。有的父母一般看手機,一邊笑,孩子從小就認為手機是有魔法的。甚至有些父母為了孩子能安靜下來,就給孩子手機,等到孩子養成玩手機的習慣,又抱怨孩子搶手機。所以父母才是有效管理的關鍵點。
6、用其他內容取代
應該帶孩子多參加各種活動,體驗各種生活樂趣,淡化玩手機帶來的快樂,假期讓孩子去旅游,去各種大學逛逛,培養更多樂趣,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同時開拓視野,培養更大的格局。總之,應該用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來取代玩手機的時間和機會。
孩子玩手機上癮的表現
表現1:情緒方面孩子出現暴躁易怒。比如,平時一般他能接受的態度,現在不能接受了。只要是需要他停下手機來完成的事,他都很反感。隨便一句話,他都會與家長反著干,隨便一句話都會激怒他。
表現2:學習方面:開始厭學,不愿意學習,也不愿意去上學。曾經一個好學的孩子,突然因為手機而變得不喜歡閱讀,不喜歡做作業,更不喜歡自己去挑戰作業外的學習,就連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隨便亂做,沒了曾經的專注與努力。
表現3:孩子自制力差。他們因為沉迷于手機而想方設法想把手機從家長那里拿過來,如果家長制止他們玩手機,會讓他們百無聊賴,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而家長如果答應他們的請求,把手機給他們,他們就會完全沉浸在手機游戲中,經常會把與家長約定好的玩手機時限忘在腦后。
玩手機上癮的孩子禁不起誘惑,在學習和生活中很容易被一些看似好玩卻純屬浪費時間的事物吸引過去,這樣難免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家長在他們的教育問題上感到頭疼。
表現4:經常撒謊。撒謊稱自己沒玩上網,偷偷將上網帶進臥室或者在其他隱秘的地方玩,又或者通過欺瞞家人的方式讓自己多玩一會上網,所有這些都是成癮的表現。
孩子玩手機不學習怎么教育
一、陪孩子一起讀書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同樣是孩子第一學習的對象,如果家長坐在一旁玩手機、看電視,反而要求孩子去讀書學習。那對于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來說,他很難做到認真去讀書,尤其是在孩子認字還不算多的情況下。
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陪伴孩子一起去讀書,給孩子創造一個讀書學習的氛圍,以身作則,讓孩子意識到讀書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
二、和孩子一起討論
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討論書里的內容,鼓勵孩子勇敢的表達自己看了什么,想了什么,為什么這樣看,并和孩子一起對看到的東西做出評價。家長要注意多多鼓勵表揚孩子,即便孩子的看法不成熟,甚至幼稚,只要有理有據,家長就要贊揚孩子的努力,讓孩子擁有成就感。
三、家里要有書籍
對于孩子來說,生活在身邊都是書籍的環境中與生活在嘈雜的電視、玩具中,前者對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自然可想而知。當然并不是說家里擺滿書,或者說擺滿書孩子就會有閱讀習慣,這只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家長最重要的還是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讀書習慣。
四、正確的引導孩子
孩子的求知欲是很強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很多事都充滿了好奇心,對于自己疑惑的事情,都會積極的想辦法去尋找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去獨立思考,自己找到答案,當遇到暫時不能獨立解決的事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從書籍上查找資料,尋找答案,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