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挫折,發脾氣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當孩子對于某些事情達不到預期效果時,會通過大哭大鬧的方式來釋放內心不滿,家長在考慮孩子為什么脾氣暴躁的同事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關心。
孩子為什么脾氣暴躁
1.羞恥與恥辱
羞恥與恥辱經常與失敗相生相隨,而這也經常是孩子惱羞成怒。這種體驗源自孩子了解周圍人對他的期待是怎樣的,并且能夠衡量自己的表現是否符合他人標準。
當一個4歲的孩子參與一組同齡人的比賽中時,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快速完成分類時,他會默默地把頭埋進手心里。他對于自己沒有通過比賽而感到羞愧難當,但他的羞恥感很快變成了脾氣暴躁。
2.失敗
當孩子長大一些,造成脾氣暴躁的其他原因就出現了,其中之一就是失敗,即無法完成他想要做成的的事情。比如:孩子在玩拼圖,拼了很久都無法拼出正確的圖形,于是脾氣就上來了,開始哭鬧并發脾氣。
3.遇到了不公平
到了一定的年齡,導致脾氣暴躁的一種新誘因出現了。在這個年紀,孩子已經開始糾結“對”與“錯”的概念。比如,孩子們在一起過生日,分蛋糕時,其中一個小朋友分到的最少,她便開始噘嘴,鬧情緒。
大人沒有及時察覺,在分巧克力時,她又是拿到最小的一份,于是感到難過委屈時,大喊著說:“這不公平?!?/p>
孩子脾氣暴躁應該怎么去引導
1.降低聲音詢問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長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提高嗓門,希望通過音量壓倒孩子,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孩子在這種方式下,似乎也發生了變化,在面對我的批評和詢問時,也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愿意和我進行溝通和交流。
所以很多家長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妨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和孩子說話的方式,是不是也曾和我一樣,對孩子各種大吼大叫,導致孩子不愿意和自己交流。
2.盡量把批評的話語解釋給孩子
家里有孩子的家長都知道,雖然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發火,不要隨意批評孩子,但常常還是會出現忍不住的情況出現。
所以家長也不一定需要忍住自己想要批評孩子的想法,相反,家長如果能把批評的話語說出來,不僅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能向孩子傳遞自己的觀點。但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需要換一種方式進行,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3.平復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再溝通
雖然家長都講究先發制人,希望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能夠占據主導權,但這并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效果。在孩子犯錯后,不妨給予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們先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出來,再與其進行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