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孩子進入初三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自己的心理和性格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家長要理性的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變化,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要多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勵,給孩子樹立信心。
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
產生成人感:表現為生理功能進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識向獨立成熟方面發。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生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情緒多變:進入初三的學生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大,容易出現對自己學習上沒有信心、對前途擔心、對父母說教反感、心情煩躁壓抑等各種現象,其實這些現象在初三的學生身上表現出來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孩子對這些現象,不能及時進行自我調節的話,就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考試成績。
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初三學生跨入少年期,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等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自我意識開始發展,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讓家長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盲目自信狀態:主要表現在對考試的艱巨性和困難估計不足,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盲目自信,處于這種狀態的學生不會動員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難,注意強度下降,知覺、思維遲緩、這種狀態對考生能力水平的正常發揮不利。
出現反抗心理:反抗心理是初三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是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反抗心理的出現,主要因為自我意識的高漲引起的。反抗的方式也比較多樣化,時而態度強硬、舉止粗暴,時而漠不關心、冷漠相對。
初三學生的性格特點
1、喜歡爭強好勝。和自己的同學相處,容易和朋友鬧矛盾,總會認為自己的好朋友不配。這時候需要父母和老師的關心和引導,對待孩子要以鼓勵和安慰為主,平時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平穩自己的情緒,理性的看待自己周圍的人。
2、對父母的要求表現出強烈的反感。不愿傾聽喜歡說一些不合理的話,他們會對各種家長講得不恰當的話不肯聽取,也不愿意和你交流,在家和家長溝通不多,但是到了學校就好友成群,和同學之間能夠融洽相處。課堂上,碰到自己喜愛的科目就瘋狂癡迷并十分積極的表現,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馬上就“發蔫”。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