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作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其次,與孩子多交流、多鼓勵,關心他們的心靈成長,這樣對孩子以后人生中各種親密關系的建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千萬不能利用簡單粗暴的打罵教育,打罵從來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
父母怎么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1、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的帶頭作用。言教不如身教,與其教孩子怎么做,不如親自做給孩子看。
2、平時和孩子多溝通,暴力和責罵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3、不要和孩子大呼小叫。孩子做錯了事情,要跟他講道理,可以適當的處罰一下他。比如說,罰你掃地呀,罰你少吃一頓零食啊,等等。孩子雖然小,但是它是明白道理的。雖然他得到了處罰,但是他也不會留下心理陰影,他也不會怪罪誰?因為他知道是她自己錯了,是她理所應當接受的處罰。這對他以后的成長也有好處。
4、說話要算數,說話的話就要去做到。凡出言信為先。
5、對孩子沒必要要求過高,只要他付出努力了,她積極的去爭取了,付出了就可以,至于結果什么樣,就交給老天吧!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6、對孩子的教育不但要有足夠陪伴,足夠呵護,足夠關愛,還需要足夠尊重,足夠理解,足夠溝通,足夠鼓勵……
父母教育孩子的誤區
1、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家孩子的優點比。無論自己的孩子多努力,做得多好,家長總認為還是不如別家孩子,一味的否定。長此以往,讓自己的孩子自卑大于自信。
2、一味地贊賞孩子。家長善于賞識孩子沒錯,但是不辨是非,一味地夸獎孩子,就是問題了。成天“你真棒”掛在嘴上,讓孩子驕傲自滿,受不了挫折,不愿接受批評。
3、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孩子的言行舉止稍有不慎,非吵即罵,動輒拳腳相加。這樣打罵出的孩子不光自卑,而且更逆反,甚至還會模仿家長的打罵行為。
父母跟孩子溝通的最佳方法
1、傾聽和尊重:給予孩子充分的傾聽和尊重,表達對他們的關注和理解。盡量避免打斷或貶低他們的意見和感受。
2、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來表達和解釋事物。避免使用復雜的術語或長句子。
3、問開放性問題:提出開放性問題可以鼓勵孩子提供更詳細和深入的回答。這樣可以促進對話和思考。
4、尊重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表達情感的空間,并尊重他們的感受。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情緒和觀點,不要輕易否定或忽視他們的感受。
5、使用非言語溝通:除了口頭交流,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身體接觸來與孩子建立聯系。這些非言語溝通方式可以增強親密感和理解。
6、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和開放的環境,讓他們感到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批評、指責或過度干預。
7、鼓勵合作和解決問題:鼓勵孩子參與合作和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他們的溝通技巧和解決沖突的能力。
8、給予積極的反饋和獎勵: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溝通和表達方式時,給予他們肯定和獎勵。這將鼓勵他們繼續積極參與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