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不愿與人溝通交流。厭學的原因很多,與家庭(父母期望過高、留守兒童缺乏關愛)、學校(學習壓力、成績排名)、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欠佳等有關。
發展心理研究表明,學習活動是學齡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關調查發現: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
厭學應該不只是不想學習這么簡單的問題,可能會有好幾種情況。
1.學習方法不當,老師上的內容聽不懂,導致無法回答課堂問題,作業不會做
2.沒有交到朋友,在學校感覺很孤獨
3.被人欺負了,不敢去學校
4.某位老師特別兇狠,孩子不愿面對
6.學校的伙食太差(如果是寄宿的話),或者其他生活條件比較差,沒有家里舒服
7.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安排過多,讓孩子誤以為學習是父母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應盡的責任
8.迷上了網游或者其他孩子絕對比學習更有趣的事情
解決方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監護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導致厭學再尋找方法,必要時可以找咨詢師等專業人士幫忙解決。
現代社會如萬花簡,管教十分必要,學習的興趣要從小陪養,手機電視等應限制,小時要父母自已教育,這很重要,過了這個階段,心泛散了,誘惑太多,就沒心思放學習上了,要糾正難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