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心理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會對事物有著自己的看法,會在意他人的評價,在青春期的時候最為明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都會比較敏感,家長一定要積極的幫助孩子做好引導。
孩子在意別人的看法怎么引導
第一,要培養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心理學家說,只有當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即獲得某種東西不再取決于欲望,而是取決于自身的能力,她才能得到內心的充實快樂。孩子越早明白這個道理,她的痛苦就越少。安全感不是依賴感,一個孩子只有學會獨立處事,才能得到鍛煉,健康成長。
第二,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首先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為什么那么在意自己或他人的看法。其次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想想她是否有道理的。再次是引導,就是把孩子想法和看法引向正確的方向。
第三,要正視孩子的問題。孩子雖然小,但懂事起他們的自尊心卻都很強,很有個性。她不愿聽到別人的批評誤解,不忍受別人的譏諷嘲笑。家長一定不要否認孩子傾訴的這些事實,而是積極和她討論,尋找解決辦法,或者接受現實。
孩子在意別人的看法怎么回事
1、父母對孩子的評價過于苛刻: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評價過于苛刻,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夠好,從而讓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評判。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持,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被認可和肯定。
2、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會讓孩子感到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從而讓孩子產生焦慮和壓力。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制定合理的期望和要求,讓孩子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3、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會讓孩子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從而讓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評判,就會導致孩子在意別人的看法。父母應該適當地讓孩子面對一些挑戰和困難,讓孩子能夠逐漸培養自我保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1、挖掘“例外”。當孩子在某方面表現出自信心不足時,比如害怕當眾演講,家長可以找出“例外”,把他某次演講不緊張還得到很多人贊揚的場景重溫一遍,用“例外”讓孩子看見自己并非那么糟糕,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你當時怎么做到的?”逐漸使其克服心理障礙。
2、不作比較。拿自家孩子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比,這對孩子不公平。正確的做法是,拿孩子跟以前比,只要這段時間有進步,就應該為他高興。
3、少去干涉。家長應鼓勵孩子主動交朋友,但不必對孩子間的交往過多干涉。有的孩子會覺得和同齡人玩無趣,喜歡跟大點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會有挫敗感,覺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強行篩選孩子的朋友圈。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