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的孩子們都是家里面的寶貝,父母長輩對于孩子也是寵愛有加,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會變得自私自利,和父母說話沒大沒小。這在外人看來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孩子和父母說話沒大沒小怎么辦
1、要告訴孩子正確表達方式
當孩子表現不禮貌態度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何用較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孩子也許因為不從而說出“你不要管我啦,我就是還想再看電視嘛。”這時家長可以先暫停孩子看電視的動作,并清楚告訴他原因。
建議他可以換個方式說,比如“爸爸媽媽,現在這節目還沒結束,可以再給我一些時間嗎?”婉轉的表達減少親子間情緒沖突。當然也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建議,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理由。
2、建立規則
年輕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差的,這就需要家長制定規則,這種規則可以讓孩子在做某些事情前,先考慮后果。有了這種考慮,他們很可能會不得已的壓制下自己的怒火,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建立一定的規則和相應的懲罰措施也是必要的。
3、淡化孩子不中聽的話的負面影響,說話積極正向
當父母發現孩子說話陰陽怪氣,甚至話里有話的時候,父母不要立馬拿出父母的權威,告誡孩子不能這么說,而是淡定地就當沒有聽見。因為孩子都是聰明的,他們會從父母的反應中,感知父母的底線,父母越是無視孩子的挑釁,才越能淡化孩子油腔滑調帶來的負面影響。
父母做到有一說一,用詞要正向積極,哪怕是批評孩子,建議用“我期待你可以”的句式,會讓孩子更愿意聽,也更明白自己應該如何說話。
4、陪孩子成長
許多父母整日為了生活而奔波,他們將孩子送上各種培訓課、輔導班,或許你暫時就得不償失,常常因此喪失了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機會。因此,家長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但能使親子關系更加融洽,而且對孩子身心發展、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孩子和父母說話沒大沒小的原因
1、喜歡挑戰權威
有的孩子和父母說話沒大沒小是家庭成長的原因,孩子特別喜歡和家長抬杠,挑戰權威,這就說明家庭環境中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寵著孩子的,導致沒有人在孩子心目中是值得被尊重。失去了大人的權威之后,孩子就會很容易在家里肆無忌憚沒大沒小。
2、與父母產生分歧
孩子處于成長階段的時候,他們的想法和思維都在不斷的改變著,但是對一件事情的認知和解決方式仍就顯得非常幼稚,所以面對同一件事情時,家長和孩子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家長的解決方式會更快速更簡便一些,但是一些孩子卻偏偏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這也就使孩子與父母在一件事情上出現了分歧,使孩子出現沒大沒小的情況。
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辦
1、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所有的東西是來之不易的,當你面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拒絕就是孩子培訓感恩之心的方式,絕不能因為孩子的哭哭鬧鬧而妥協。此時,家長你需要耐心地告訴孩子,想要的東西需要付出。
2、父母要“在意”孩子的感恩。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恩和感謝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地回應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并且也是受到認可和鼓勵,從而更加自發性的去堅持這一行為。
3、父母給孩子做榜樣。如果父母在生活中經常表達感謝、感激和感恩,孩子自然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比如,爸爸經常向媽媽表達感謝,感謝她做家務的辛苦,父母經常對長輩表達孝心,以及感謝孩子為家庭做的力所能及的貢獻,這些大大小小耳濡目染的身教,要遠遠勝過耳提面命的講大道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