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是家里面的獨生子女,父母們也都把孩子當成生活的中心,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第一時間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會使得他們出現各種社交問題,所以還是需要家長及時引導。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在家里,孩子經常處于中心位置,享受特殊的優惠待遇。例如,什么好吃的,父母第一時間拿給孩子;孩子有什么需求,不管是否合理,只要孩子要,家人都滿足孩子;不管什么玩具,即使沒有那么好的經濟條件,也要想辦法滿足孩子。如果是這樣,孩子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意愿就是法則。
2、成長過程中缺少同伴。很多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都是很孤獨的,接觸的環境很單一,沒有同伴分享快樂和分擔痛苦。當孩子在沒有社交經驗的情況下,和別的同伴接觸時會產生很強烈的心理防御機制,這樣導致孩子更加的“自我”。
3、自私是成長的本性。自私是孩子時期最常見的表現,對食物,玩具,親人的占有欲上,自私的孩子會極力地維護自己的心愛物品。這也是孩子成長初期內心的發展變化,使得以自我為中心,這時還不能夠對孩子的品行進行批判。
4、孩子在年幼時缺乏父母的陪伴,內心沒有安全感。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的安全感來自于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內心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出現過度防御的現象。一旦有人靠近他們,他們就會下意識地產生防御心理,這是因為內心深處不信任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怎么引導
1、多讓孩子參與團體活動
不必惦記著孩子諸事也不吃大虧,實際上讓孩子承受些挫敗會更為有益于孩子的發展,日常生活的挫敗會讓孩子更為完善與頑強,沒有歷經挫敗的孩子始終長得慢。孩子和人相處有什么問題,在和人相處中受了憋屈倒不一定是錯事,父母以“換位思考”開展引志便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教育機遇。
2、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教會孩子時刻微笑待人,用愛和包容去感化別人,勇于和他人溝通,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教會孩子情緒管理,并不是要讓孩子沒有情緒,而是讓他們遠離消極情緒,建立積極情緒,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
3、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
父母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于孩子身上,這樣很容易溺愛孩子。溺愛會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使孩子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長輩們理所當然地圍著自己轉,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父母應有意識地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把孩子視為獨立的一個人,視為與其他家庭成員平等的一個人。這樣就會使孩子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也看到別人。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有哪些
1、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不會想“應該”、“不應該”,他只會只想到我要怎樣,就一定要怎樣,不管別人的感受。別人不愿與他一起玩時,就猛力推拉別人,不管別的小朋友疼不疼,對自己的過失無動于衷。
2、在家里,孩子不尊重長輩,常對人大喊大叫。我們總是能見到這樣一種情況,當家長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經常聽不進去。例如,爸媽或者長輩在說話的時候,他們常常打斷、插嘴,更甚的還會讓長輩“閉嘴”。還有的孩子想要玩具,但是因為爺爺奶奶不給買,孩子就會打罵爺爺奶奶。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