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有很多家長對于他們卻是非常的溺愛,不管大事小事對于孩子都采用了包辦的教育方式,當孩子的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家長就會發現他們沒有獨立做事的能力,家長這個時候該怎么引導呢?
讓孩子獨立父母應該怎么做
1、讓孩子多去嘗試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有很多事情都不會做,與其讓他犯錯誤還不如自己代勞。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不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永遠邁不出這一步。當孩子不得不自己面對的時候,發覺自己完全沒有相應的能力,從而造成沮喪和怯弱的心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盡可能地給孩子更多嘗試失敗、嘗試成功的機會,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孩子對自身能力的恐懼感就會減少。
2、我們要給與孩子私人空間
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孩子獨自一個人睡,要讓他習慣一個人睡的生活。有的父母在孩子十幾歲的時候還陪著孩子睡,這其實也是不利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的。培養孩子獨立性,不僅要讓他學著做決定,還要給孩子里一些自己獨立的空間,這其實也是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
3、對孩子放下過高的期待
父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比如孩子的年齡、智力等)給孩子制定目標。而不切實際地對孩子過高的期待,只會讓孩子“望洋興嘆”。孩子永遠嘗不到成功帶來的喜悅感。不知成功為何滋味的孩子挫敗感常伴隨其左右,因為會導致孩子自信不足。
父母哪些行為導致孩子不夠獨立
1、控制欲強,事事包辦
你一定聽到過孩子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希望能快快長大,那樣就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愿望,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都會把孩子的衣食起居,甚至未來都規劃的十分妥帖周全,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就像任人擺布的木偶,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意志生活,沒有生活的熱情。
2、父母的責備多于鼓勵
還有一些父母總是喜歡責備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想通過罵不斷地鼓勵孩子。但從沒想過這樣做會不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的心靈很脆弱,如果小時候一旦受到父母的攻擊,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父母包辦對孩子的害處有哪些
1、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理能力特別低下。
2、孩子缺乏主觀意識,做事情容易隨波逐流,缺乏自己的意見。
3、也許會讓讓孩子變得很叛逆,孩子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覺得事事都被管著,沒有自由。
4、養成習慣后,要是有些事情爸爸媽媽不幫自己干的話,孩子就會不開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