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子對于手機的自制力幾乎是沒有的,所有很多家長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大多選擇將小孩和手機完全隔絕。但是這種方法真的能起到效果嗎?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網絡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有些家長覺得應該給孩子手機。
家長應不應該給孩子手機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手機,這要看多大的孩子,而且是用來做什么。如果是小朋友,10歲以下,那最好是不要給,因為小孩子并不會用來學習,只是用來游戲娛樂,而且自己也不會控制時間。孩子也太小,沒有必要給他手機。
對于那些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沉迷其中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化解呢?
方法1:父母應在孩子面前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盡量避免在孩子眼中養成一個手機重度使用者的形象,通過父母的行為來改變和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而幫助孩子改掉沉迷手機壞習慣。
方法2:父母需要不斷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給予自己孩子最好的愛。親子活動是交互式的活動,父母給予孩子關愛就能得到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在親子互動中孩子能體驗到不同于手機的感情,漸漸就會忘掉手機。
方法3:父母要多余孩子進行交流溝通,面對面的向孩子講述經常玩手機以及養成手機癮,對自身學習對自身身心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及危害,幫助孩子清醒地認識到改掉玩手機壞毛病的必要性,從而打牢改正基礎。
方法4:很多家庭一到周末,如果不外出,基本上都是大人小孩一人抱一部手機玩。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想不沉迷手機都難。所以,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就要改變家庭氛圍。家長們不妨把玩手機的時間,用來看書、陪孩子做游戲。這樣孩子有事做,自然不會只想著手機了。
方法5:既然家長不能完全制止孩子玩手機,那么就要制定玩手機的規則。比如說,跟孩子商量確定孩子每天玩手機的時間,只有規定了時間,孩子才會適可而止。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規定孩子玩游戲的時間。除了時間,還要規定孩子看手機的姿勢,不能躺著玩手機,不能在暗的光線下看手機等等。
家長的那些行為會讓孩子沉迷手機
1、現今很多父母會將自己玩手機的行為視為自己緩解自己工作壓力的一個借口,但要知道,手機只是一個工具,長時間玩手機只會造成自己的視覺疲勞,和精神亢奮,對一個人緩解工作壓力的效果并不明顯,有時還可能得不償失。
2、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需求,孩子很容易會尋找其他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并且父母缺乏對孩子的監督,孩子很容易會沉迷手機。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手機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3、如果父母給孩子太多的自由,孩子很容易會沉迷手機。父母應該適當限制孩子的手機使用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做其他活動。
4、我們經常會在公交、地鐵等地方,看到這樣的情形,父母一手拉著孩子,另一只手就在玩手機,對于孩子的問題和動向無動于衷,經常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回應,或者干脆就不回應。孩子與其說是牽在手里,不如說是晾在一邊更準確一點。
5、很多父母的觀念里,孩子是需要獎懲分明的,有獎有罰,才能進步。適當的獎勵是可以的,但不要把“玩手機”也當作對孩子的獎勵。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用玩手機獎勵孩子,會在孩子心里種下一個觀念,玩手機是好的,而且這種獎勵機制更加強調了這個信息,讓孩子對手機的欲望更強烈,更渴求。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