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媽媽帶孩子時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他受到傷害,所以不敢打罵。有時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還會外出打工,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但媽媽的陪伴對孩子是很重要的,如果與孩子的感情無法建立;連接,就會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差。
媽媽的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
母親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在孩子還在觀察周圍世界是否安全的時候,他們已經成為孩子最大的依靠。當孩子和父母處于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時,孩子會很黏父母,會在父母的視線內盡情地玩耍,可是當自己的父母不在身邊時,孩子會感覺自己沒有依靠,變的很不安,不敢動。
媽媽的陪伴對孩子來說很重要,讓他可以把所有的快樂與煩惱與父母分享,從而得到父母的安慰或教導,明白更多的道理,做事表現的更大方不至于怯場。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鍛煉他們語言能力的過程,說得多了語言能力也就上去了。
當媽媽和孩子去游玩的時候,當和孩子一起吃飯的時候,當給孩子鼓勵的時候。雖然你認為這是小事,不重要,但是在孩子心目中你的陪伴確實最重要的,因為媽媽的陪伴可以讓他們感到開心幸福,而不至于在說起自己的媽媽的時候,讓他們感到陌生,不知道有什么好說的。
如果母親做到了有效的陪伴的話,那這樣的孩子內心是非常自信的。因為有媽媽時刻陪伴在旁邊,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無私的愛,那孩子內心就會有一種支柱的力量。他會覺得母親給足了自己信心,能夠去面對生活和學習當中的一切困難,這樣的孩子就會變得積極向上,并且有自信心。
媽媽如何陪伴孩子
第一、全情投入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坐在孩子旁邊,這就是陪伴了。于是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父母和孩子雖然在一起,但是孩子自己玩自己的,父母或玩手機,或看電視,全程和孩子沒有交流。
真正的陪伴是媽媽能全情投入,有細致入微的觀察,有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也能看到孩子背后的真實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媽媽是真的在陪伴自己,從中也能體會到父母的愛。
第二、避免過多干涉和控制
還有的媽媽在陪孩子的時候,總是干涉太多,控制太多:你這個積木搭的不對,應該是這樣的;不停問孩子要不要喝水,吃東西。高質量的陪伴是需要愛和情感的投入。但是如果父母干預太多,控制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陪伴孩子的時候,一定用雙方都舒服的方式去相處,既不完全脫離孩子,也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這才是舒服的狀態。
媽媽如何避免嘮叨孩子
1、耐心等待。有些家長特別著急,希望自己一說話孩子馬上就言聽計從,自己提出一個目標,孩子一下子就能達到。孩子的心智和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成熟,一些事情他可能還沒理解,可能還不知道怎么去做,或者暫時還沒法做到。
因此,媽媽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學會等待,要克制住自己的急躁情緒,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轉變,要允許孩子出現反復。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不管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習慣的養成,還是文化知識的積累,都需要時間的歷練。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因為家長的嘮叨就可以縮短的。
2、家長要善于放穩心態,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要學會減壓。嘮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家長的焦慮,雖說適度的焦慮對人是有益處的,但不不能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壓力轉嫁到孩子的身上。孩子終究是孩子,要允許她們犯錯和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過高的期望值與浮躁不安的情緒都不足取。
3、制定規則。媽媽想讓孩子按時起床、好好吃飯、乖乖寫作業,任何抱怨指責、翻舊賬都沒有用。還不如對孩子說簡短、有重點的指令,并且用規則代替無用的嘮叨,孩子才聽得進去。想要孩子聽話,媽媽要守住自己的原則,不能因為心疼就妥協。假如孩子不收拾,下一次就別再給他玩具,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妥協。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