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教育方法都是弊大于利的,如果家長不去判斷好壞,就拿來教育孩子,那么想讓孩子出息都難。因此家長不要過于溺愛孩子,以他為中心,總是為孩子包辦一切,這會讓他養成很多不良習慣,讓孩子沒有正確的認知。
對孩子教育方式有幾種
1、只要不是實質性的傷害,父母就放手讓孩子自己玩;家長要知道,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就是在毀掉孩子,讓孩子失去自由的成長機會,家長要給孩子正確的愛,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2、適當的激勵孩子,有一定的成果才能持續的發展興趣,有動力才會有結果。孩子的成績并沒有對錯之分,做對了一道題和做錯了一道題并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評價,生存能力。錯了也只是在判別規則上的錯,而不一定是行為上的錯。
3、當孩子表現的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4、放棄完美主義。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干凈,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如果不是,那么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5、讓孩子自信。不管是寶寶剛懂事還是孩子已經大學畢業要步入社會,在各階段中,家長最應該給予孩子的不是經濟上的支持、不是預先幫孩子規劃好人生未來道路的支持,而是給孩子充分的自信和鼓勵。每位家長都應牢記:孩子的勇氣和自信是被鼓勵出來的,而不是在否認孩子的行為中建立起來的。
家長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有哪些
方式一:替孩子做事。很多父母舍不得讓孩子干活,還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做事太慢,不如自己三兩下就做完了。本來是孩子可以完成的一些事情,比如自己洗襪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帶,很多媽媽也會直接替孩子做了。其實,孩子自己完成一些事情也是探索新事物的契機,如果長期替孩子做事,會使孩子喪失動手能力和好奇心,變得沒有想象力。
方式二:對孩子的隱私不重視。孩子其實自身就是一個個體,在有些方面肯定是要獨立于父母的,而孩子能不能擁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對他來說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每個孩子肯定都會有著自己不想讓父母去知道的事情,只要這些事情對于自己和孩子沒有不好的影響,那么家長也不應該去過多的關注。
方式三:不分場合的批評孩子。有一些家長在去批評孩子的時候,很可能不分場合,有的時候就算是一些人比較多的地方,也要大聲的批評。這樣除了對于周圍的人有一些影響外,對于孩子的影響是更大的,很容易讓孩子的自尊受到一些影響,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批評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對孩子教育有不好的影響。
如何幫孩子改掉亂花錢的壞習慣
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的不易。孩子對金錢并沒有概念,他只知道錢是可以買東西的,但是錢是怎么賺回來的他并不知道。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帶孩子去你上班的地方呆一天,讓孩子看一下父母工作的狀態是什么樣子的。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需要付出辛苦的工作才能賺到錢,知道錢的來之不易。
家長以身作則不攀比。有的家長一邊埋怨孩子亂花錢,一邊自己亂花錢。家里的東西稍微不好不喜歡就丟掉再買個新的,看到別人有個什么自己也要有,或者買一堆亂七八糟用不上的東西堆在家里。
父母的消費觀會嚴重影響著孩子,孩子都看在眼中學在身上。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孩子會把稍微舊一點的東西丟進垃圾桶轉身讓你買個新的,看見小朋友有了新玩具就要求必須有一個同樣的甚至更好的。所以家長要檢討一下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不浪費,不亂花錢。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