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始成為小學生后,就意味著正式開啟了學業生涯。此時正是養成學習習慣的階段,好的習慣能讓孩子終生受益。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還比較調皮,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家長要理性看待這些情況,對他們有著合理的期待,不然很容易被氣到崩潰。
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怎么教育
1、培養孩子規則意識。進入小學,孩子無論課上課下都要遵守學校的紀律,服從老師的管理。開學前家長要和孩子強調遵守規則的重要性,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過渡,使孩子入學之后盡快融入校園生活。
2、鍛煉孩子自理能力。上小學后,很多事情家長都不能代勞,從系鞋帶、系扣子,午休生疊被子等生活小事,到收交作業、課前課后拿放課本、學具,收拾書包等學習上的事都要孩子自己完成。所以要提前在家中陪著孩子多練習,從點滴小事做起,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3、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和鼓勵。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一旦因為表現的比其他孩子差,被老師批評了,那他自己首先就會感到著急和焦慮。這個時候父母的鼓勵和陪伴,就顯得尤其重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因為父母的耐心引導而得到保護。
一年級的孩子,正是需要建立起自信心和毅力的時候,所以當孩子表現得緩慢、落后、拖拉,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成為他們堅強的后盾。
4、養成做作業的習慣,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等到孩子大了一點之后沒有一個好的做作業習慣,就會非常的生氣,每天都要催促孩子去寫作業,可是孩子還是不情不愿,在做作業的時候還會特別的馬虎。
所以家長在孩子上了一年級之后,就應該讓孩子定時定期的去寫作業,同時在寫作業的時候也要自己去記錄時間,明確自己寫作業花了多長時間,還要自己學會去檢查作業,如果覺得沒有問題了再由父母去檢查。
如何正確輔導一年級的孩子
1、要求學生會讀的課文或會背的課文,在家里讀或背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讀或背的時間,并且家長要有傾聽的時間,并在書上簽字。這樣,一方面家長督促和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溝通。
2、聽寫寫字表里已學過的生字,堅持多聽寫,多練習,這樣學生就會積少成多。不會寫,不要責罵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急躁,因為學習是一個過程。但這并不等于不管或放任自流,督促和表揚同樣重要。
3、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學習需要一個廣泛的基礎,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讀的書越多,他的知識面就越廣,思維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躍,學習新知識就會變得越容易。因此,家長應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引導孩子認真閱讀,養成孩子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是一輩子的財富。
一年級孩子不聽話該如何教育
1、停下來傾聽孩子。一年級的孩子往往內心有許多感情無法訴說,家長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會忽視孩子的情感訴求。實際上,通過訴說溝通才能使孩子和家長建立起更加信任的關系。家長通過平等地和孩子溝通,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給孩子建議,能幫助孩子排解情緒。
2、為孩子樹立好榜樣。當孩子不聽話,變得叛逆時,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做活動。這不僅是對孩子的監督,促進成長,也是家長與孩子相處和反思的時候。在要求孩子這樣做的同時,父母必須為他樹立榜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