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學習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修行,在這條道路上既不能松懈怠慢,更不能心猿意馬,需要孩子保持平穩的的心態,否則要么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變得急功近利,要么就會想要放棄,產生厭學的情緒。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調整好學生的心態呢?
學生心態怎么調整好
1、要有一顆進取心。為孩子制訂一個切合實際的短期目標并找到學習的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避免應付敷衍和機械地接受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思考如何更科學地學習。
2、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學習成績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不會立竿見影。但是我們要堅信只要努力,就有進步,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效果。
3、要接受負面情緒的出現。面對變化時,學生們一定會有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但要認識到,不要一味排斥,負面情緒也能“保護”自己。在憤怒中知道了自己的底線,在悲傷中看到了自己的需求,在恐懼中學會了遠離危險或積極應對,在厭惡中決定了主動離開。
4、如果近期學習壓力特別大,精神過度緊張或者是焦慮,心理負擔較重時需要多進行體育鍛煉,比如跑步、打籃球及跳高等。不要一味讀書,要做到勞逸結合,適當參與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的空氣,能夠放松心情,緩解學習壓力,避免心理壓力過大。
調整好學生心態的重要性
第一、小學生的年齡在不斷的增長,他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地提高,當外界與個體主觀上的認知產生沖突的時候,就會使他們的情緒失去平衡,長生情緒的波動,這種不良情緒長期積壓在心理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和疏導,就會產生自卑、逃避等,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他們學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同時也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為個人心理處于健康的狀態才能與社會保持一致,所以要防止不道德行為的出現就要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生心態不好的表現
問題表現首先是厭學,對于學習呈現出否定態度,還會有厭學情緒、厭學行為和厭學態度,還會出現心情憂郁、情緒低落、考試緊張、偏科、自卑等。可能跟家庭因素有很大關系,應該給予孩子關心和關愛,主動幫助孩子調整身心。
正處于逆反期,會有很多逆反行為的表現,如果再伴有心理問題,則會加重逆反行為,比如不聽父母的話,逃學,上網,早戀,穿奇裝異服等。
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在行為習慣方面也有明顯的異常,這些青少年表現的特別好動,但是注意力卻不集中,自控能力也特別的差,情緒波動也比較大,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對比較差。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