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孩子在上課時無法保持注意力集中,那么他的成績也將會很難提高。一年級學生自控力都很差,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也很多,可能因為注意力時間短,而不認真聽課,上課時愛搞小動作,影響和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是很不好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上課愛搞小動作怎么辦
第一、讓孩子知道課堂紀律
對于一些幼升小的孩子,上課有小動作很正常。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朋友經常處于運動的狀態,忽然到了小學,就要保持一個坐姿,集中注意力聽課,大多數小朋友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家長和老師配合給孩子講清楚上課應該遵守的規則,跟孩子解釋幼兒園和小學屬于不同的階段,學習任務也不同,還要具體地告知孩子上課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孩子心里有了是非觀,慢慢地就會改變很多了。
第二、讓孩子體驗集中注意的好處
對于孩子要重視表揚和激勵,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如果孩子注意集中的時間越來越長,家長要給予口頭和物質的鼓勵。比如給孩子買他最想要的東西,讓孩子親自感受到集中注意的好處,就會有意識的延長注意的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
總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作為家長決不能一味地指責、打壓他。而是要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用積極地方式引導孩子。
第三、對孩子實施必要的獎懲措施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對于上課開小差的問題沒有明確的認識,家長要通過一定的獎懲措施引導其加深印象。當然,家長可以效仿學校老師的做法給孩子實施獎勵法。
如果孩子放學后,能清楚地復述當天各科的主要學習內容和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就說明孩子聽課非常認真,就要給予貼花獎勵。反之,家長則要扣除孩子已經得到的貼花。當孩子的貼花積攢到一定的數量,就實現孩子的某個愿望,或者給孩子頒發獎狀。
一年級學生上課愛搞小動作的原因
1、注意力不能集中。一年級學生專注一件事情可能也就在15分鐘左右,也就是說15分鐘走一次神是很正常的。但是,目前,小學普遍的一堂課的時間仍然是40或45分鐘。所以,這實在是有些超過他們的生理極限了,就會出現一年級學生上課愛搞小動作的現象。
2、興趣缺乏。課堂小動作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和“興趣”相關,自己喜歡做的和愿意做的事情會堅持很長時間,不喜歡的堅持一會兒就很累,就不能集中精力了,就會忍不住干點別的。興趣是孩子學習中最重要的基礎,沒有興趣自然不能專注做事。
一年級學生上課愛搞小動作的危害
1、對家庭的危害
孩子經常不認真聽講,就會逃學厭學的行為,擾亂課堂紀律,影響他人學習,導致家長常常被老師批評,增加了家長的煩惱。孩子不能理解家長的苦心,與之對抗,產生仇恨情緒,嚴重影響家庭和睦。
2、對學校的危害
孩子總是愛搞小動作,經常會擾亂課堂秩序,影響其他孩子學習,耽誤老師的更多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導致孩子本身會被開除或者留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