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的領地意識也越來越強,經常回到家之后就鎖門,不讓大人進去自己的房間,也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交流,這樣的做法對于親子關系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當孩子遇到什么問題的時候也不能及時的察覺,難以幫助他們健康的成長。
孩子鎖門不讓大人進去該咋辦
1、當孩子有鎖門行為的時候,就說明他需要有一個個人的空間,他也想得到和大人一樣的尊重。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尊重他的想法,在進孩子的房間時需要敲一敲門。敲門這個動作雖然比較簡單,但也代表著你對孩子的尊重。當你足夠尊重他時,他在生活中也會更加尊重你。
2、不要過去打擾,先讓他冷靜一下,青春期正在成長的主要階段,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太過干涉可能造成反效果,等他主動出來,態度溫和問他發生什么事,如果他不愿意說,不要強逼他,順其自然就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3、看到孩子鎖門,我們也不強迫孩子開門。如果進入孩子房間的目的,不是為了控制孩子,而是有其他的事情,比如要拿東西之類的,可以敲門,溫和地跟孩子說明原因,孩子也會開門的。
4、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和孩子交流一下,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孩子開心的時候,孩子這時候比較心平氣和,愿意和父母溝通,父母趁機和孩子交流,孩子會敞露心扉。
孩子鎖門不讓大人進去的原因
第一、孩子每次和父母聊天的時候都以不愉快的結局收場,時間久了,孩子就不喜歡和父母聊天,這是一種割裂的表現。他們用關門的行為避免了與父母相處,有這種心理的孩子一般都容易有叛逆的行為。
第二、當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就會有保護自己隱私的意識,他們不喜歡自己的東西,被父母隨意翻動。孩子在七歲的時候就有了這種意識,不過很多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所以還是總會用這種鎖門的方式保護自尊。
第三、孩子由于在年幼的時候長期受到父母的保護,因此,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由于思想或者是行為的成熟而產生的獨立愿望。而進房間“鎖門”的這種行為,正是其為了想要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所做出的行為體現。
家長和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父母不僅要具備耐心,更要注重方式方法,讓孩子全神貫注的聽進重點語句就可以,并非一定要大篇言論闊闊其談。
交流溝通不是單方面的,所以家長們在溝通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愛好,說話的內容要足夠提起孩子的興趣,這才將是一次有用的交流,盡量不要絮絮叨叨,但你說的孩子能夠全神貫注認真聆聽即可,孩子的眼神就是你們交流的最大成果!
青少年對事物的認知、理解大多還處在學習和模仿階段,父母的優點和缺點都容易被孩子學到手。因此,家長必須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談舉止,給孩子做好表率。同時,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影響極大,因此父母要努力營造和睦、祥和、溫馨的家庭氛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