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在高二階段的時候,就要清楚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時間的緊張性。對于還不努力的孩子,家長就要賦予孩子一定的責任,這樣才能讓孩子逐漸有所改變,也是能夠讓孩子重燃對學習的興趣的。
高二還不努力的孩子怎么辦
1、孩子一個目標,讓孩子忙起來
研究證明:忙著的人比懶著的人更快樂,但是沒有目標的瞎忙所帶來的罪惡感,會扼殺了這種快樂。所以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忙起來,首先要給孩子一個有建設性的目標,這樣再高二還不努力的孩子就會開始努力起來。
比如想早起的孩子,孩子制定“6點鐘起來晨讀”的目標,家長可以適當地幫助孩子明確自己做事的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第一周先克服賴床的習慣,第二周在平時起床的時間上早起5分鐘,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礎上再早起5分鐘,依此類推。孩子雖然性格懶散,但是只要有一個理由,他們還是愿意忙起來的。
2、要有改變的意識
對于高二還不努力的孩子來講,如果自己學習狀態不好,而且不知道如何轉變,在態度上,也不去積極采取措施去調整是一種不好的情況。若是目前狀態不太好,說明自身存在問題,需要想辦法去調整,這就需要有改變的意識。
要有一種主動改變的態度,不能消極被動,要在思想上高度認清現狀,時刻提醒自己這樣的狀態不利于自己學習的進步。有改變現狀的認識,有主動調整的思想,可以通過對比,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尋找適合自己前進的道路。
3、克服松懈的思想
當孩子在高二之所以還不努力,就是因為孩子對學校的環境、規章制度、本班同學和任課教師都比較熟悉了。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因為缺乏新鮮感、陌生感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往往會為高一的努力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而自暴自棄,從而在高二階段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但高二階段作為承上啟下的一年,是學習最容易松懈的一年,卻也是孩子最不應松懈的一年。因此在高二階段,家長就不應該讓孩子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一如既往的努力學習,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把各科基礎知識學好,為高三的最后沖刺打下扎實的基礎。
高二的孩子為什么還不努力
1、孩子沒有興趣
當高二的孩子,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時,就會產生惰性,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會沒有動力,于是就容易懶懶散散地看待。此時,父母就要從各方面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事情盡量變得豐富有趣,孩子一旦有了興趣,事情也就比較容易完成了。
2、學習成績問題
由于學習成績不好而導致出現的“我太笨”、“我太傻”的心里暗示和自我認知,或者說是原來成績不錯,到了高中成績不太理想,一下不能承受這個落差。作為學生,在班級感覺沒有面子,從而產生自卑厭學的心態。對此,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