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們要意識到,孩子總會脫離父母的照顧和保護。當孩子去上學后,他必須要又能照顧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理能力。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對孩子的影響是家長想象不到的。所以,家長必須重視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1、自己收拾歸納東西
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在玩過玩具之后隨意丟棄,生活物品總是亂糟糟的,等著家長來收拾。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收納東西。給孩子的玩具、書本等規定好放置的位置,每次孩子用過之后要整理好、放回去,這樣不僅能讓房間看起來更加干凈整潔,孩子再次用到的時候也方便找到。
2、家務時讓孩子參與
做家務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培養自理能力,同時還能減輕自己的負擔,家長不要不舍得讓孩子做家務。剛開始,家長在拖地、洗碗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旁邊看著,學習家務應該怎么做。
或者先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學會新技能,還增加了陪伴孩子的時間,能更好地增進親子關系。
3、給孩子提出要求
孩子有需求,大多家長都會有求必應,而教育孩子時,家長應該也給孩子提出需求,家長提醒孩子應該怎么做,對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幫助。比如告訴孩子要在出門前自己穿衣服。這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鍛煉他的思考能力。
4、灌輸自我意識
很多孩子因為家長的過多包辦,會認為這些都是就是爸媽的事情,我爸媽會給我解決。這種不良的思維方式,嚴重影響孩子的自理能力。想要改變孩子的壞習慣,家長可以給孩子灌輸自我意識,比方自己的襪子自己洗,幫助孩子意識到這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的自理能力決定了他必須獨立完成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可以培養孩子獨自完成一件事的能力。孩子的獨立意識將得到培養,這對將來做大事非常有益。
2、適應學習集體生活的需要
孩子們從家庭進入學校,置身于一個新的世界,擴大了他們的生活圈,他們喜歡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但他們自理能力差,不會和別人相處,不會團結合作,這使得他們無法適應和融入集體生活環境。
3、學會克服困難
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做事,在提高能力的同時,孩子們也培養了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爭取成功的抗挫折能力和獨立工作的好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