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總會長大,當他們逐漸離開父母家庭,走到校園里,孩子的朋友圈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就加重了。有的父母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只局限于學習上,但是不要忽視了孩子在學校的交友情況。當家長發現孩子的社交出現問題時,該不該干涉孩子的社交呢?
父母該不該干涉孩子的社交
家長不可以強行去干涉孩子的社交,更應該慢慢引導。剛剛具有了一定自我意識的孩子,多少都會有些叛逆,如果家長以嚴厲的手段阻止他們和某個人交往,孩子往往會出于逆反心理,甚至會在暗地里與他們來往的更加密切。
孩子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對方身上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或只是出于好奇、模仿的心理,自然而然就跟著學了。等你發現阻止時,或許已經造成不小的影響。
所以,對于孩子的交友情況,家長最好的做法,是潤物無聲的引導。家長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讓孩子發現他人的優點,虛心向他人學習,才是家長真正該重視的問題。
與其說干涉、禁止孩子的交友,不如給孩子制造一個交友的大環境,如果周圍都是學霸、品德高尚的人,那么孩子想要學壞也難了。那么家長該如何引導,幫孩子發展正確的社交關系呢?
1、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矛盾時,家長不必過分的勉強孩子去原諒對方或者是配合對方。是否愿意繼續與對方建立同伴關系,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可以適當地做出提醒,但是不要過分的強迫孩子建立或者終結一段同伴關系。
2、打消孩子失去朋友的顧慮
當孩子想要終止一段友誼時,常常會心生顧慮,這時候,家長就要告訴孩子,想和誰交朋友是自己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不因為害怕去討好、遷就任何人。
要讓孩子明白,真正的朋友會給對方時間和空間,接納和尊重對方的想法、做法和朋友,而不是試圖據為己有、控制對方或者恐嚇威脅、發脾氣。要舍棄的是不友好的朋友,不是讓自己感到快樂的朋友。
3、必要時和老師溝通
畢竟我們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不了解,老師對兩個孩子的相處狀況更能抓住重點。老師或者自己解決,或者告訴對方家長,視具體情況而定。不管怎樣,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良好的友誼對孩子的重要性
1、讓孩子產生正向的自我認知
孩子通過評價來建立對于自我的認知,當孩子收獲他人的評價是積極、正向的,那么孩子建立的自我認知就是積極的、正向的。良好社交讓孩子的自我評價更加正面,促使孩子行為表達更加自信。
2、有助于孩子團結協作能力的提升
孩子對從社交關系中汲取能量,這使得孩子更加愿意相信團結協作的力量,更加有機會做到團結同伴,共同進步。
3、有助于孩子形成行為邊界感
在社交關系中,孩子需要具備一定的行為邊界感,才能夠營造出融洽的同伴關系。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才能夠更加的受到同伴的歡迎。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