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們一定對這種情況不陌生:“媽媽給我點零花錢吧!”“爸爸我要買作業本給我10塊錢吧”……這時候,家長到底該給還是不給?五年級的孩子該不該給零花錢?
五年級的孩子該不該給零花錢?
可以給。
① 錢幣可作為孩子的智力玩具。無論硬幣和紙幣,都蘊藏豐富的細節和文化內涵,家長可以借此提高孩子觀察能力和普及文化常識。
② 金錢觀。讓孩子懂得金錢是勞動所得、用來滿足生活需要的。讓孩子看父母的工資單,從而理解父母的工作。
③ 消費觀。孩子了解基本消費和奢侈消費的區別,認識節約是對勞動的尊重,杜絕奢侈消費、攀比心理。
④ 自主能力。定期、定量地給孩子零花錢,規定孩子負責給自己買鉛筆,剩余的自由消費,可促進孩子的自主意識。
⑤ 財商培養。適當地讓孩子參與家庭理財計劃,引導孩子理性消費的能力,向孩子滲透開源節流的意識。
怎樣指導孩子使用零花錢?
一、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礎上給予建議
零花錢可以被孩子用來滿足父母“不贊成”的消費欲望。也就是說,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礎上提建議。如果父母管得過嚴,孩子買什么東西都要聽父母的,那么孩子不過像是一只“儲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錢來培養其消費和理財所具有的意義。
父母也要明白,孩子在用零花錢上走一些彎路,也是讓其積累經驗的必由之路。
二、“安全消費”教育
孩子有了零花錢后,“安全消費”的教育必不可少。孩子好奇心重,喜歡各種奇奇怪的東西,如來歷不明色彩俗艷的塑料玩具、把舌頭染綠染藍的糖果等。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消費已經傷害到他的健康時,一定要及時干預。比如教他識別食品包裝袋上的“QS”質量安全標志,告訴他特別鮮艷的玩具和零食不能買等。讓孩子明白食品、玩具、文具的質量安全對小朋友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育孩子懂得利用零花錢分享
家長要避免孩子把零花錢只花在自己身上。有些孩子有了零花錢后,買的東西只顧自己一個人享用,還對家人說:“這是我的錢買的,誰都別想!”父母此時千萬別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對孩子講明白,愛是互相的,在家人、在朋友之間,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會受到歡迎。
父母應鼓勵和啟發孩子用部分零花錢來表達愛心,如買小禮物給家人,或將部分找零放入超市收銀臺邊上的“希望工程募捐箱”等。相信這些愛心教育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種下善良與分享的種子。
四、讓孩子學會節制欲望
孩子應當用零花錢滿足他個人的愿望,但如果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差,父母可以少給一些零花錢,只讓他用這些錢來解決小零食、小物件的花銷。而等孩子的自控能力建立起來后,可以適當多給些零花錢,同時擴大他的“自付范圍”。
這樣,孩子一旦試圖購買他心儀已久的玩具汽車、滑冰鞋,或與電視動畫片配套的童書和玩偶,他就知道要節制一些其他的購買計劃,攢錢來實現他的目標,這就很自然地出現了儲蓄意識。
另外,家長要把孩子的花費和需要放在心上,以便決定給多少零花錢。不要因為工作或家務忙而忘記。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