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很多家長反映自己家的孩子,在課堂上聽不明白的不敢去問老師,老師提問問題的時候不敢舉手問答問題,即便是被提問的時候,也是表現的扭扭捏捏的不自信,那么對于孩子出現的這種情況該如何去改變呢?
孩子回答問題不自信怎么改變
我們作為家長,要清楚的知道,孩子回答問題不自信,一方面是因為要在人前表現自己,會緊張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但高情商的人能夠做情緒的主人,能夠及時的察覺并把控自己的情緒,勇敢面對。而低情商的人可能就會被情緒所困,舉手回答問時完全被緊張的情緒包圍,沒有辦法走出來。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怕出錯,害怕被別人笑話,這說明孩子對自己是沒有客觀認識的,他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都來源于外界,那么就會格外看重別人的評價,生怕別人說自己不好、不對,所以做起事情來就容易小心翼翼、畏首畏尾、瞻前顧后。
這個時候,家長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在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家長談吐文雅、處世為人自信有禮,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表現得自信大方,待人文明禮貌、態度親和友善。
同時,對于孩子回答問題不自信,家長也要挖掘孩子的優點,建立自信心。家長對孩子有積極的評價,并且認為孩子有良好的表現,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得到重要的精神滋養;反之,家長對孩子失去信心,孩子自信心的支柱就會被摧毀。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在這方面表面不好,也許在另一方面就會有突出表現,家長應多觀察孩子,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多多表揚他、鼓勵他,讓孩子在不斷得到家長的肯定后,認為自己很棒,從而建立自信心。
孩子回答問題不自信怎么回事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有保護過度的行為。
生活中,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做錯事、受傷害,所以會盡量多地幫孩子把各種事情都料理好,把各種隱患都排查掉,把各種困難都解決掉,以為這樣就是為了孩子好,其實并不是,這樣只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變得依賴家長,從而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對自己也缺乏信心,覺得自己不行。
還有可能是由于孩子缺乏見識。有些膽小的孩子是因為見識不夠,無法理解和顯現出一些抽象的畫面,給自己的內心帶來恐懼,或者缺乏素材。比如老師在上課時講到了長城,但是孩子沒有見到過長城長啥樣,就會不敢舉手描繪出自己對長城的認識和場景。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