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有些孩子的叛逆行為也越來越明顯,在很多事情上和媽媽之間產生分歧,甚至出現了和媽媽對打的情況,這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會造成家庭關機的危機,對于日常生活和孩子的成長都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去應對這種情況呢?
和媽媽對打的孩子怎么教育
首先父母在看到孩子出現打媽媽的行為時,尤其是孩子第一次有這種行為時,必須立即加以阻止,而不能把它當成一件小事,甚至覺得孩子挺好玩的,一笑了之。父母必須用嚴肅的表情阻止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非常嚴重,父母已經生氣了,這樣做就能讓孩子記住下次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
其次當孩子做出了無理的事情時,過度的袒護無非會讓孩子不知道分寸,越來越自私,并且會影響孩子將來的人際關系,阻礙孩子的發展。因此類似事件,父母應該去判斷孩子行為是否正確,并提供正確的教育方法,不能袒護無度。
然后就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且孩子也只有被我們認可,才會感覺比較快樂,這樣才會有良好的行為。要是孩子的不良情緒被接受了,孩子會感覺被鼓勵,當然,當孩子的感情得到認同,內心也會慢慢變得平靜,理所當然地也會容易對接納他情緒的家長產生好感和信任,這樣便會和家長說心里話,也不至于和家長對著干了。
還有就是營造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環境,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精心選擇可供孩子觀看和閱讀的動畫作品、游戲、繪本等,堅決避免暴力及視覺沖擊力比較強的信息進入孩子的視線。在孩子和玩伴之間鬧矛盾時,要采取積極、恰當的方式幫助解決,耐心的給孩子講道理。
最后引導孩子采用其他方式發泄情緒,發泄不良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跑步運動、傾述、聽音樂等等等這些都是一些不錯的發泄方式。讓孩子不良情緒,通過這些方式緩解喜怒哀樂,讓自己和自己進行精神交流,緩解壓力,平和心態。
孩子和媽媽對打的危害
1、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開始說謊欺騙家長,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皮肉之苦。可是孩子說的謊話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后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2、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經常挨打不僅容易使孩子產生暴躁的性格,在行為上也是給孩子的攻擊性示范。當孩子與他人相處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攻擊行為。
3、孩子和媽媽對打難免會導致雙反關系的緊張,如果得不到解決,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關系也會越來越遠,甚至導致孩子對家長心懷恨意。
經常打孩子怎么補救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并沒有真的很調皮,是我們大多自認為耐心用盡,然后我們會指責孩子太調皮了。當你生氣時,試著控制自己轉移注意力,等脾氣過去我們自然不會對孩子動手啦。
擁抱是可以化解孩子的傷心和委屈的有效辦法,讓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孩子喜歡會傾聽自己的父母,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有勇氣面對外面的世界,把家里當成溫暖的避風港。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