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已經是青少年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因為他們在這一時期的表現會格外不同。所以家長就要查看孩子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具體表現,這樣才能做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才能避免孩子“因小失大”。
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
1、多動、暴躁
青少年的心理行為也表現在青少年的行為上,有些孩子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多個方面;好動主要表現為喜歡跑步、爬上爬下、小動作不停、注意力不集中等。
情緒不穩,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鬧,脾氣暴躁,常根據瞬間沖動行事,不考慮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行為。
2、恐怖,想逃離
恐怖表現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比如怕打雷閃電,極度緊張,抱頭亂竄。青少年對于一些沒有危險或基本沒有危險的東西也感到害怕,而且這種害怕十分突出,青少年由于恐怖而出現回避、退縮行為。
3、惡劣的人際關系
很多孩子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和父母、老師、同伴之間的關系,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就可以反映出心理健康的狀態。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樂于和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與共享,理解并且尊重他人,待人慷慨友善,很容易就被別人理解和接受。
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一般是沒有融洽的人際關系,很多時候因為個人心理不健康原因,不能和人合作,對人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總是與其他人格格不入。
4、攻擊性和叛逆性
青少年處在青春發育期,是比較沖動,遇事不冷靜,很多青少年覺得出事有家長扛著,因此做事不計后果。這類孩子整日東奔西跑,經常搞惡作劇,喜歡諷刺挖苦別人。對美好的物品毫不愛惜,摔打成為癖好,表現出攻擊性和叛逆,這些表現都是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青少年心理不健康該怎么辦
1、給孩子鼓勵和表揚。父母應及時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勞動成果,鼓勵孩子不怕困難,敢于實踐,動腦想辦法使勞動進步得又快又好。
2、言傳身教。當孩子開始進行勞動時,父母一定要言傳身教,一步一步給孩子示范,手教,然后讓他一步一步自己做。并注意安全衛生,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3、培養孩子的興趣。根據青少年主動、模仿的特點,培養勞動觀念。父母要鼓勵孩子讓他們多去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同時培養孩子做一些家務勞動等。這個過程父母一定要耐心鼓勵和幫助孩子獨立做好這些事情,千萬不要為了省事而代之,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勞動情感體驗。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