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三學生即將要面臨中考,父母都會希望他能好好學習,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但是有些孩子總是在學習時不自覺,動力不足,很難提起學習興趣。有時還總沉迷于游戲之中,沒有明確的目標促使他去努力。
初三學生動力不足解決方法
1、建立積極的自我暗示。
多數缺乏學習動力的孩子,都是自我認同感低,家長把孩子的學習風格與優勢告訴他,以肯定鼓勵的語氣說,你不是一無是處,你有自己的優勢,比如你的空間能力強,你英語學得很好。并通過幾個自我暗示的小游戲,讓孩子發現,我們所想象的狀態會變成我們所擁有的狀態。
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積極暗示法來實現,比如每天寫下自己的成長,記下今天做得最好的一門功課,每天晚上臨睡前都對自己說,你可以做到,“你肯定可以做到”。
2、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指導孩子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后,父母也可以從孩子喜歡的電影、電視劇入手,找出他喜歡的人物,一起與他分析這個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鼓勵他也做一個像電視劇中的人物那樣,敢于向困難挑戰,一點點攻克學習中的難關。
還與他一起想像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場景,比如老師、同學、爸爸媽媽會對他說些什么,他們會有哪些表情,遇到這些應怎么做,把這這個情景想出來。
3、定一個可實現的學習目標。
學著積極自我暗示,激發學習興趣后,就要設立一個可實現的學習小目標。初三學生動力不足,主要是沒有自信,連續不斷的失敗讓孩子失去了信心。
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幫助他設立一個小的學習目標。比如這周哪科有周測,周測的范圍有哪些,為了這個周測知識,每天都要學習哪些內容,爭取這科周測的分數達到多少分。
初三學生動力不足的表現
1、無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既無長期目標,也無近期目標,對自己在初中期間以及每學年、每學期究竟要學什么?怎么學?達到什么要求很少考慮。懷疑自己是否需要學習,或者懷疑學習某些知識是否必要。
2、無成就感,無抱負和理想,無求知欲和上進心。既對學校制訂的各種獎勵措施沒有興趣,也對各種懲罰措施沒有壓力和緊迫感,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缺乏的學生由于對學習總體上是一種消極的態度,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初三學生動力不足的原因
第一,學習科目增加,難度加大。從小學進入初中,學生要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長,學習負擔也越來越重。在課程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的情況下,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學習方法欠缺,自我調適能力有限等原因,在學習中深感吃力,跟不上進度。
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加深,學習吃力的學生會越學越累,造成個人目標與個人能力之間的矛盾,他們便產生逃避甚至害怕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基礎較好的學生的身心也是長時間處于疲勞或半疲勞狀態,難免對學習產生厭倦感。
第二,環境期望值過高。從家庭到學校,施加給初三學生的“讀書”壓力呈現飽和狀態。這種超內在需要的外刺激正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叛逆、厭學等行為逐漸形成。這會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過重,學習時精神難以集中,學習效率很難提高,最終導致孩子學習動力不足。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