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男孩子上了初中后,說明他已經長大了,不會再想小時候那樣依賴父母,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間。但是有的家長想要平和的和他溝通時,他也會百般抗拒,不能敞開心扉。這讓不少家長都很煩惱,不知道怎么管教他。
初中生男孩子怎么管
1、完善家規,重建家庭生活秩序。
對于家有青春期男孩的父母來說,想讓孩子進入良性的家庭生活秩序之中,就必須要優先考慮完善家規。父母要先擬出初稿來,然后通過召開家庭會議的形式,讓孩子參與到修改與完善家規中來。只要家長引導得法,初中生男孩子也很容易接受,就如他們接受校規,遵守校紀一樣。
2、樹立正面榜樣,重建父母的威信。
初中孩子最喜歡模仿父母,這種模仿和幼兒期與兒童期完全不同,這是一種有選擇性的模仿,即以自我為中心,對自己有利的則有意識去學。想要管教好男孩子,榜樣先行,只要你能用心去做,日久天長,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潛移默化向父母學習。
3、消除溺愛孩子,堅持原則與主見。
家長一定要消除對孩子的溺愛,就必須要樹立家庭成員平等地們的意識,即取消孩子的特殊家庭地位,不對他進行過度的物質保障,反過來要增強對家中長輩的待遇。
家長可以明確告訴他:“人生而平等,如果在我們家里,只你享受特殊的待遇,那就是對別人的不公。”當你這樣說時,就能夠給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分辨,同時也能體現出你要堅持的家庭生活原則,讓孩子看到你的主見。
初中生男孩子的心理特點
一、自我意識增強。
一方面,他們希望自己擁有足夠的獨立自主空間,不希望父母過多干涉他們的想法。另一方面,他們希望父母能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來交流情感,希望他人傾聽他們的意見。
這種情況,孩子會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反感,對父母的管教表現出無力感,甚至與父母起沖突。
二、挑戰規則。
當孩子挑戰規則時,他們會表現得精神抖擻,顯得沒有任何活力。父母和老師通常會反對,但他們覺得,規則是沒有問題的。
三、追求平等。
初中孩子的心思一般在學習上,更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關注,而家長的忽視讓他們感到不安,使得他們更傾向于逃避規則。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嘗試與孩子談判,聽聽孩子的想法。
教育初中生男孩子的誤區
1、忽視與孩子溝通。
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最初不成熟的看法。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不成熟的看法,然后加以引導,而不是一味無理訓斥,或是打罵。若家長蠻不講理,孩子會感到委曲,繼之產生對立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2、家庭教育缺乏統一口徑。
一個家庭里,孩子受到家長的喜愛。但孩子提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否定的事情,卻受到媽媽和奶奶的肯定和贊許。這種情況常常會使孩子心理上無所適從:到底聽奶奶的,還是聽爸爸的。同時也會讓孩子形成猶豫、任性等不良性格。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