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的時候,家長需要看看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若是良性,對孩子的成長也是較為有利的;若是惡性的,那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這對孩子的心理肯定會造成影響,也就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私、偏激。
攀比對孩子的危害
1、造成孩子的性格古怪。孩子喜歡攀比,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孩子就會大發脾氣。有時候即使是父母講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漸漸地就會變得脾氣暴躁。
他們希望自己永遠比別人優秀,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穿的用的比自己好。如果家長沒有引導小孩糾正這樣的心理,小孩甚至會因為他的虛榮心而做出一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2、孩子變得更物質。當孩子出現攀比心理后,就會更加的注重物質財富而忽略精神財富。喜歡同身邊的小朋友比較價格的高低,物質的優越,而失去了作為孩子的童真童趣。
如果被他比得過的小孩會被他瞧不起,他比不過的小孩,會被他記恨,甚至會在他背后耍手段。小孩虛榮心太強,也會影響他的人際交往,這樣的人沒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3、失去自信。倘若在物質條件方面,有的孩子不如其他的小朋友。當他們出現攀比行為時,就會使得有的小朋友失去自信,覺得自己事事不如別人而產生自卑心理。孩子學會攀比,往往是從身邊的人學習。作為父母要嚴以律己,給孩子做好正確的榜樣,并且讓孩子遠離那些喜歡攀比的人。
如何糾正孩子的攀比
1、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家長要做的,就是要給孩子營造不攀比的環境,這也是我們審視自己的一個機會。我們自己不去攀比,孩子也不會養成這種壞習慣。還有就是多去陪伴孩子、多傾聽他們的聲音,不要以金錢來滿足他們。每次虧欠了孩子就買件禮物送給他,無疑是給他了一個錯誤信號:物質可以填補的。這并非我們教育孩子的初衷。
2、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會孩子什么值得去比較,也是修正攀比心理的重要環節。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對比自己的過去和現在,而非盯著別人不放。多跟自己比較,我成長了嗎?我跟去年有什么不同?我有什么樣的收獲和進步?
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孩子形成正向的比較,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反思能力。另外,讓孩子明白賺錢不易也是很有意義的。
3、父母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約束自己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讓他明白學會區分合理需和過分要求,并體會到父母掙錢的艱辛,內心健康自信的孩子自然無需物質的攀比。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