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犯了錯后,很多家長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動手打了孩子,之后又百般后悔,想要補救。那么這時就需要家長及時的和孩子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理解父母的行為,這樣也能很好的拉近親子關系。
打了孩子后怎么跟孩子溝通
1、家長打了孩子后,要及時跟他道歉。不管孩子做錯了什么事情,都不應該用打罵的方式,這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影響,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也是愛面子的。
很多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自己打了孩子之后,孩子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愿意和你交流溝通。其實,這是因為心里對家長有意見,而家長這個時候要及時的跟孩子道歉。等孩子原諒家長,心情也平靜下來之后,家長就可以跟孩子坦誠溝通,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
2、引導孩子把內心的委屈說出來。如果孩子想哭就抱著孩子,挨打了心里肯定有很多委屈不滿恐懼,引導孩子把這些都說出來,否則這種記憶會遺留下來。
3、擁抱、接納孩子。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在不斷犯錯中習得,家長要允許他犯錯,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孩子,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孩子已經是有非常強的負能量,家長這時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內心,多安慰他。
除了精神上的交流,適當的肢體接觸也是可以幫助孩子遠離負面情緒,而擁抱是可以化解孩子的傷心和委屈的有效方法。
作為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1、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2、不要取笑孩子的任何問題
不管孩子跟家長說什么,千萬別笑他。孩子的世界與想法是和大人們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尤其當孩子很認真地告訴你什么時,父母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家長談了。
交談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溝通中的最好的潤滑劑,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了解幽默與取笑的不同。
3、以身作則,家長要起表率作用
父母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經常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從小到大,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一天兩天不算什么,但家長幾年,十幾年的習慣行為會成對孩子的心理暗示,他在不知不覺中便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
有些家長明知自己的某些習慣不對,但又管不住,總對孩子說“別學我”但這已經給他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惡果。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講臟話,工作上努力進取多出成績等,從而起到潛化默化的作用。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