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支持。針對孩子不夠自覺這個問題,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了解孩子不自覺的原因,從根源解決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同時,家長應該做好榜樣,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確保孩子將來可以健康成長。
孩子自覺性差怎么辦
1、家長應該學會“放手”
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有些事情是可以自己完成的,不要事無巨細的全部包辦,要讓孩子在家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時候,家長應該要求孩子承擔在可控范圍內,由于不自覺造成的自然后果。
這樣,當下次他們再不自覺的時候就會考慮到后果,從而小心自己的行為,改變孩子自覺性差的習慣。假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早早的就幫孩子安排好了一切,那么孩子就永遠長不大,永遠體驗不到自覺帶給自己的欣喜。
2、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正處于自我認識的關鍵階段,假如在這一時期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那么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就會習得自律,從而形成一個自覺的良性循環。倘若我們的家長總是對孩子嘮叨批評,就會剝奪孩子自我內疚自我反省的機會,孩子可能會為了保護自尊心跟家長頂嘴或找借口導致孩子自覺性差。
所以,家長批評孩子時要就事論事,不要總是翻舊賬,批評孩子也要分場合,不要在很多人的面前,以免給孩子的心里留下陰影,只有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才會得以保護。
3、及時給予孩子表揚、獎勵
在培養孩子自覺性時,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及時地對孩子做對的事情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樣會逐步樹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孩子在進步中體驗喜悅與成長,孩子的自覺性行為就會得到強化。家長要切忌對孩子出爾反爾或者說話不算數。
孩子自覺性差的原因
1、家長的不良行為習慣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唯一的終身老師,所以父母的各個方面的行為習慣,都是會影響到孩子的。父母更重要的是影響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中教會孩子道理和為人處事,但是教育不僅僅是語言,其實很多的是行為。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去進行模仿,人天生具有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就會對親近的人去進行最大限度地模仿,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他們都會去學。當孩子自覺性差的時候,家長首先要考慮自己是否自覺。
2、孩子過于依賴家長
現在的父母都很負責任,畢竟現在年代沒有哪家有太多的孩子,所以對于自己的孩子都是很重視的。甚至有些父母會因為有了小孩以后而辭職,在家完全地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特別依賴父母。
其實家長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上,不是去給孩子處理所有事情,而是教會孩子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和生存的。所以家長對于孩子是應該學會適當地培養孩子獨立性,家長不要任何事情都給孩子安排好。
比如說定鬧鐘起床,穿什么衣服這些事情,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學會,慢慢的就會讓他變得獨立,自然而然的就會有自覺性,因為孩子感覺自己沒有依賴,就會自己自覺自愿的去做了。
真正能做到自覺的人其實是很少的,最好的自覺是能達到自律的程度,因為自律是受到眾人吹捧的性格,只要達到了自律,我們離成功就不遠了。所以父母很有必要去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慢慢地就會讓孩子形成自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