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中階段的孩子,孩子的身心特征也在發生變化。針對中學生的身心特征都有哪些應對措施,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對待孩子,同時也應該積極引導孩子,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產生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進而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中學生的身心特征
1、缺乏自信,目標盲目
初中階段的孩子相當一部分,是對學習有一定的抗拒,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迫不得已的聽從家長的安排。孩子對專業學習缺乏應有興趣,同時孩子身心特征表現為: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更缺乏必要的自信,因此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避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受到影響。
2、家庭教育缺失,思想狀況復雜
部分孩子缺少父母關愛、家庭關愛,得不到有效的家庭教育,甚至幼小的心靈過早地遭受著創傷。這部分孩子身心特征、思想狀況復雜,心理問題較多。具體表現為: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喜歡投機取巧。生活上懶散缺乏目標,對人對事缺乏熱情,內心世界封閉,遇事對自己沒有信心,虛榮心、妒忌心重等。
3、學習習慣差,自制力弱
進入新的校園環境時候,讓孩子感覺一下子減輕了學習的負擔。因此,大部分孩子身心特征容易出現放松心理,再加上這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老師家長的過多的干涉與束縛,于是終日玩樂,不思進取。
4、孩子自我意識變強
小學生時期自我評價能力相對較弱,一般都是聽老師和家長的。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他們不僅體驗到自己和家人、老師以及他人各種關系的存在,而且能進一步體驗到自己內心世界和心理活動的存,進入到一個“自我發現”的新時期。
中學生身心特征的應對措施
1、指導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對于一個中學生來說,在良好行為養成過程中,常常會因為缺少恒心而堅持不下去。針對這一點,家長平時要求孩子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一日三省吾身”。
平時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自行指出,指出自己行為中,那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讓孩子在自我反省中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還讓孩子對不良身心特征的危害進行評述,認識到危害性而及時矯正,改正不足。
2、給孩子適當鼓勵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孩子盡管有些不良的身心特征,但是在孩子身上總歸有一些優點,值得家長稱道。在平日的學習和生活中,家長應不失時機地找出孩子身上潛藏的優點與潛能,以一些著名人物的小故事鼓勵孩子,引導孩子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
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實踐證明,和睦家庭里的孩子能獲得更健康愉快的身心發展。而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里,孩子會心事重重,形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實現孩子全面健康發展的必要課。家長要盡量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寬松、溫馨的家庭氛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