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適應考試,因此在測試的過程中總是漏洞百出,其中最普遍的錯誤原因就是粗心大意,這樣的習慣不止不應該出現在考試中,也要在生活中去盡力的改正,作為家長也要時刻監督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認真的習慣。
一年級孩子考試粗心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自查習慣。為了降低孩子考試粗心馬虎的發生幾率,家長要從孩子上一年級起就引導其養成自查的習慣,也就是說,孩子必須自己檢查已做題目的準確率。為了幫助孩子更加有效地發現錯誤,家長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自查,尤其要提醒孩子先審題再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2、引導孩子注意認真審題。一年級孩子通常讀一遍題目就開始做題,有的孩子可能連題意都沒有理解,就憑著自己的感覺做題。引導孩子注意認真審題,尤其要做到這三點:家長要提醒孩子做題不用心急;引導孩子在關鍵的字詞上做記號;要引導孩子分析題意,找到題目需要考查的知識點,再用與之匹配的知識點進行作答。
3、引導孩子建立做事目標。一年級孩子往往缺少做事目標的意識,而目標感的建立,必須要由家長來引導孩子找到,每一件事,什么時間做,需要結合生活作息時間表定格下來。當孩子在規定的時間知道做什么事,算是初步建立起目標感了。
4、每天讓孩子堅持看書。剛開始讀的很慢,慢慢的越來越快。看書可以不但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在涵養,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讓她逐行指讀,不漏行,就像做試卷不漏題一樣。
5、學會精神愉快地去學習。帶著憂慮、煩惱、愁容滿面地去學習,再簡單的學習內容也會迅速使人疲倦。如果能將學習當成一件你喜歡做的事情,帶著一份愉快的心情去面對學習,即使學習內容很多,難度很大,也不會那么快就感到疲勞。
一年級孩子考試成績差怎么辦
家長要先跟孩子的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并跟老師一起分析孩子成績落后的原因和提高成績的方法。當然,家長也要說一說孩子在家的表現,這樣做就能讓老師做出更加客觀的分析,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議。
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取決于父母怎么做怎么說,而是取決于父母是什么樣的人。父母想要孩子成為愛好學習的人,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自己先成為愛學習的人。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讓他獨立思考,盡量少問餓不餓、吃不吃水果、有沒有困難、要不要幫助之類的問題。如果孩子用高效率認真完成了任務,讓他們放松一下。教會孩子踏踏實實地學、痛痛快快地玩,這也是一種生活教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