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不能缺少的。但由于種種原因,有不少處于成長中的孩子還在與老人一起生活,他們的心理也就會產生一定的問題,對其成長是很不利的,甚至會讓孩子做出極端的事情。我們就需要了解長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的心理,才能給予正確引導。
長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心理
變得內向: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太少,很容易造成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而且在生活中也會變得有些自卑,不敢與人交流,也不敢請求別人的幫助,這對以后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
變得叛逆:長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可能在家長眼中,就會表現出:不聽話、叛逆、與家長對著干等行為。但若是家長能夠給予孩子一定的陪伴,也許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
性格上的缺陷:原生家庭的教育真的不亞于學校的教育,好的教育也是學無止境不斷精進的過程。孩童時期的心理相對會比較敏感和脆弱,尤其是長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這時常出現的性格缺陷有缺乏安全感,回避型人格,過度的消極悲觀等等。
長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怎么教育
1、認真地、真誠地聽孩子說
家長不在孩子身邊時,在打電話時就可以對孩子說,“我正在電話這邊認真地聽你說話,你心里的快樂、幸福、悲傷和痛苦我都想聽并且愿意感同身受,試著說出來好嗎?”
這也是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認真、真誠地傾聽,給予合適的回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和接納他。為孩子創造選擇的機會,并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選擇。
2、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家長不要一打電話,就是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辦法要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實在抽不出時間,也要多打打電話,在孩子感受到父母關愛的時候隨便提提學習,讓孩子體會到父母賺錢的不易,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意義。只有孩子真正明白學習的意義了,自己想學了,才真正有效果。
3、家長要學會正確進行抉擇
凡事沒有絕對,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陪伴真的很重要,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孩子的情況,自然導致的結果也不一樣。因此當孩子出現一些不好的情況時,這個時候就要做好抉擇,不然后悔的還是自己。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家長要陪伴子在孩子身邊,與孩子一起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