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三的孩子因為缺乏外界環境刺激,所以比較容易情緒低落、焦慮、緊張,等心理特征。也正是由于這種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使孩子有可能出現各種不良表現。因此,為了使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家長應該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處理這種不良的心理特征。
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
1、做事急躁
初三的孩子身心尚未成熟,很多事情做起來比較急躁,這時最好能與孩子一起探討一下解決問題的方法,共同分擔壓力,使孩子盡快適應這種狀態。
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去探索未知世界,通過各種途徑接觸新鮮事物。例如:利用周末假期到戶外進行野外生存體驗;暑假期間前往動物園參觀、游玩,尋找大自然的樂趣。
2、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到了初三沒有經歷過什么大風大浪,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容易因情緒低落而造成學習上的嚴重退步。
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使孩子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要培養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3、擔心學業問題
進入初三的學生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大,容易出現對自己學習上沒有信心、對前途擔心、對父母說教反感、心情煩躁壓抑等各種現象,其實這些心理特征在初三學生身上表現出來,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家長對孩子出現的種種心理不適,不能及時進行調節的話,就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考試成績。
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的應對方法
1、讓孩子找準定位,確定目標
針對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作為家長讓孩子要合理定位,要客觀地評價自己。我們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要求孩子在初三的最后一段時間里,就一定能在學習上突飛猛進,趕超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這是不現實的。
家長應該找準孩子在班級中、年級中的位置,讓孩子樹立一個通過自己努力可能實現的目標,從孩子學習情況的實際出發,才能進步,才能找到學習的信心。
2、保持一顆平常心
孩子要保持平常心態。其實,如果孩子能合理高效地利用考試前剩下的時間,充分復習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也能夠取得好成績的。這些孩子可以進行一些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勵,以促進孩子自我調節,從而克服心理問題,真正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