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育兒路上會出現很多問題,家長最頭疼的就是,孩子越長大就越任性,家長說什么孩子都不肯聽,有時候一意孤行,非常任性。親子之間的關系很緊張。那么孩子任性的原因與應對的辦法有哪些呢?
孩子任性的原因
1、家人溺愛
家長只希望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可是父母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愛的界限,若是過度的寵愛,便會使孩子變得任性心理。他們會覺得不管自己做什么,父母疼愛自己是應該的,甚至覺得外人也應該如此才行。
可是孩子在面對外人時,沒有收到這種無底線的包容,自己在外受挫,在家里就會發泄出來。最后的結果,只能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耐心,變得任性不尊重人。
2、對孩子的任性行為要嚴格對待
一些家長對年幼孩子的任性缺乏應有的重視,覺得孩子任性也沒多大關系,有的甚至認為孩子有主見,是一種聰明的表現。但這種態度是不對的,有的從小任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完全把家長的教育、勸導當作耳旁風,甚至根本不把家長放在眼里。
3、獎勵太多缺少懲罰
父母在平時沒有養成獎懲分明的習慣,有的父母一直將離孩子,從不懲罰孩子,這會讓孩子模糊了是非觀。父母堅定清楚地之星獎懲搓射,才會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習慣于使用獎勵,從來不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家長應該詢問孩子意見,和孩子一起制定相應的規則,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執行。
4、家長間的教育意見不統一
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一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去過父母缺乏溝通而對孩子教育一件不一樣,在孩子面前公開爭執,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所以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在孩子面前之后hi信你個一套統一的標準。如果孩子知道了父母其中一方比較有權威,他說了算,就會在父母面前表現得不一樣,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孩子任性應對的辦法
1、不給回應
面對孩子任性哭鬧,很多父母立馬就會心軟滿足孩子無理的要求,當然也有部分父母發怒甚至痛打孩子一頓。其實,不管當下父母做了怎樣的回應,對孩子來說都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反而會助長他任性的壞脾氣。
此時,家長可以選擇暫時“冷處理”,不給孩子任何回應,讓孩子自己緩和情緒。可以讓孩子發泄完所有的壞情緒后,再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才會有可能聽取父母意見。
2、明確要求,獎懲結合
家長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要有明確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規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行,以此來規范孩子的行為,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這些規則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要時刻受到監督的,孩子的行為就會受到一定的約束。
同時,家長針對孩子對規則的執行情況有相應的獎懲措施,并堅決執行,鼓勵孩子的正向行為,抑制負面行為。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