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仔細想想,我們當時上學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帶小報告的行為,但現(xiàn)在你也會發(fā)現(xiàn)孩子也有同樣的行為,就要去看孩子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做家長的才能去引導好孩子,那么孩子喜歡打小報告是什么心理呢?
孩子喜歡打小報告是什么心理
1、吸引注意力
有的孩子在外上學,沒有家人沒有熟悉的那些關(guān)注,內(nèi)心會有些不適應,如何能夠得到別人的吸引以及關(guān)注,“打小報告”就是一個很好地辦法。孩子通過與老師反饋同學發(fā)生的事情,可以引起全班的關(guān)注。
雖然這種關(guān)注是一種很反面的行為,孩子依然很開心有人在意,甚至表現(xiàn)出更加踴躍積極的“打報告”,只為了更多的關(guān)注和注意。
2、尋求幫助
有些孩子打小報告,是希望尋求幫助。如自己玩具被搶了、被欺負了等等,告訴家長和老師,是希望家長能夠幫助自己搶回來,或安撫自己被欺負后的委屈感。
此外,還有些小朋友雖然目的同樣是尋求幫助,但打小報告的初衷是好的,為了打抱不平。如小朋友A被B欺負了,小朋友C看到了,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辦,只能選擇找老師過來幫忙。
3、報復心理
有些小朋友打小報告,表面看起來是維護規(guī)則,檢舉某個小朋友不好的作為,但實際上也可能僅僅只是為了報復那個小朋友。如果此時老師不查明真相,等于無意間助長了孩子的打擊報復心理,未來如何,將會難以預料。
孩子喜歡打小報告應該怎么教育
1、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選擇權(quán),鼓勵他們自己做決定,并且相信他們可以自己解決大部分問題,那么孩子就會在反復的自我決策中,學會如何應對困難,如何依靠自己解決各種“小問題”。
如果孩子相信自己能夠解決,并且養(yǎng)成了自己解決問題的好習慣,那么就不會再因為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而“打小報告”。
2、讓孩子體驗告密的代價
當孩子為小事而打小報告時,給孩子一些事情去做,這會自然地加重孩子的負擔,孩子便會知道以后不可以再這么做。
例如,當孩子告訴你,“哥哥搶我的玩具?!迸c其立即做出回應,不如對孩子說,“你為什么不把哥哥的行為畫成一幅畫呢,我稍后會來看的?!焙⒆訒⒓匆庾R到,花那功夫去畫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家長要多進行“有效陪伴”
假如是因為家中關(guān)注不夠,孩子感到情感缺失引起的,家長要多進行“有效陪伴”。不是和孩子玩手機、看電視,而是多跟他進行語言上的交流,比如給他讀故事,跟他聊天,可以問孩子學校發(fā)生了什么事,聊一些圖書。讓孩子知道他是受重視的,不再會有情感上的缺失,孩子自然就不會有這樣的行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