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現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已經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了,那么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表現有哪些呢?家長如何去引導孩子呢?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表現
1、性格內向,不敢大聲說話
孩子平時在生活中從來不會主動和別人交流,說話聲音很小,性格很內向,甚至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也不敢看對方的眼睛。在教室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也經常結結巴巴,十分緊張,不喜歡和同齡人在一起玩。她們膽子很小,所以總害怕說錯話,惹到別人不開心,所以經常會選擇不說話。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們一定不可以批評她們,不能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樣會讓孩子更加地不愿意開口說話。我們要多鼓勵她們和別人交流,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只有這樣才會讓她們慢慢地打開心扉,變得開朗起來。
2、更易發脾氣
當孩子想要一件東西,或者想要達成某個目標而沒有獲得獲達到時,孩子就會亂發脾氣,一言不合就哭鬧,甚至將情緒發泄在無關人身上。
3、接受不了批評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只愿意聽好聽的、表揚的話,當別人批評他時,不管正不正確,他都會表現出抗拒的情緒,甚至討厭那個批評他的人。
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辦
1、語言疏導
了解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之后,接下來就是溝通,要讓他們明白產生摩擦是正常的,要學會正確的面對這件事情,而且要學著胸懷廣一點,不要什么事情都看的這么重,認錯或者是低頭不是什么丟臉的事情,反而是一種很好的緩和人際關系的方法。
2、跌倒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要告訴孩子困難總是存在的,跌倒了必須自己站起來。如果孩子被冤枉和受攻擊后,家長不應大驚小怪,應該鼓勵孩子獨自面對,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孩子能夠堅強地自己站起來,而無需母親的幫助。
3、讓孩子感到被愛,并學會如何去愛別人
父母愛孩子,寵孩子,但也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愛人,而不是一味的索取。比如理解父母工作忙碌,或者是家中有更年幼的弟妹,要教會他們學會愛護弟妹。又或者家中有老人,也要教會他們敬愛老人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知道自己需要愛,也需要學會如何去愛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