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或寫作業的時候,經常就是很磨磨嘰嘰,這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而且還會對家長的指責視而不見,這樣孩子在潛意識中也就會認為,只有拖拉時間長,就不用再做這件事了,那么孩子總是拖拉有什么方法改掉呢?
孩子總是拖拉有什么方法改掉
1、制定規則
父母可以制定明確的規則讓孩子執行,如果孩子繼續拖延,就要承擔必要的后果,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比如:出門前,孩子總是拖拉,不愿意洗臉、穿衣服,就告訴不去參加那個活動了,也許孩子會哭鬧、發脾氣,可以傾聽、教育,但不要動手幫助完成,讓他自己體會完不成多帶來的后果。
2、誘導選擇
我們可以給孩子盡量出選擇題,而不是必答題。要問“愿不愿意”,而不是“趕快去”,例如:現在趕快去睡覺!這種語氣對孩子的壓迫性比較強,雖然有一定威懾力,但會增加孩子的抵觸心理,不如提前幾分鐘,問:再過5分鐘,還是10分鐘就上床睡覺呢?約定好時間,家長只要督促孩子完成即可。
3、樹立時間觀念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孩子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是必不可少的事情,而對于時間的管理更是一件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媽媽們可以教孩子去列計劃、列清單。
這樣就能讓孩子將時間計劃放在自己的腦袋里,有了計劃他們也就會有一些約束,剛開始實施起來會比較吃力,慢慢就會改變總是拖拉的問題。
4、做事避免分心
如果孩子吃飯的時候正好在看動畫片,他就會情不自禁的邊看邊吃,這樣一定會非常慢,家長要盡量給孩子營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避免孩子分心。
還有就是對孩子的事情不要過于代勞,現在許多家長看見孩子磨蹭,就會上去幫忙,這樣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反正做得慢有媽媽幫,也就會讓孩子對磨蹭習以為常。
5、為孩子留一定的時間
我們可以從孩子平時的表現和發展情況,來估算一下孩子做一件事大概需要的時間,提前把時間給留出來。比如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預估孩子起床大概需要15分鐘,那么我們就需要早起10-15分鐘,把這一段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能夠調節起床氣。
所以,我們要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多給孩子一些信心和耐心,降低對孩子的標準,不要過分的苛責孩子拖拉的事情。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