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成年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上,會習慣拖拉,不急于解決,更何況一些成長中的孩子。當家長們看到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總是會一邊催促一邊斥責,很容易讓他有叛逆的心理,這時只要找到解決方法就可以。那么孩子干什么都是那么拖拖拉拉怎么辦呢?
孩子干什么都是那么拖拖拉拉怎么辦
1、別太勤快,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
俗話說“懶媽養出勤快孩”,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是“孩子這些事情你都不用做,好好認真學習就行了。”更甚者將孩子的書包、作業都擺好,等他來寫作業。
其實父母應該多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培養責任感,比如購物時讓孩子幫忙拿東西;讓孩子獨立照顧一株植物,告訴他多久澆一次水。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關鍵在于父母的態度和自己的思考。
2、制定規則
父母可以制定明確的規則讓孩子執行,如果他繼續拖拖拉拉,就要承擔必要的后果,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如:出門前,孩子孩子干什么都是那么拖拖拉拉,不愿意洗臉、穿衣服,就告訴不去參加那個活動了。也許孩子會哭鬧、發脾氣,可以傾聽、教育,但不要動手幫助完成,讓他自己體會完不成帶來的后果。
3、強化孩子時間觀念
一個孩子的時間觀念差,才會在生活和學習中,經常做事喜歡拖延。他們平時學習上做作業慢,生活中做其它事情也喜歡拖拉,慢慢悠悠的。
因此,家長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幫助孩子強化時間觀念,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必須規定時間完成。而這些事情必須在生活和學習中方方面面都要有所體現,包括吃飯、學習,哪怕是洗澡,也都有提醒孩子,要在規定時間完成。
4、讓孩子得到肯定
一味的批評、催促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當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應該適當表揚,引導他以此為榮,通過一件事慢慢擴散到更多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揚高興的時候潑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為,會讓他變得沮喪沒有動力。
5、讓他對事情產生興趣
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讓他覺得自己能做得很快。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樣就是離自己最親近的父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