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做什么都磨蹭怎么辦?看到孩子磨磨蹭蹭,有的家長急起來還會忍不住打罵孩子,但往往只會事與愿違,導致孩子做事的效率更低,甚至刺激到孩子,引發逆反心理,故意跟家長對著干。也有的家長,看到催促孩子無效,于是干脆自己動手,給孩子收拾好書包、幫孩子穿衣服、給孩子寫作業……這樣做,孩子就不會磨蹭了嗎?并不會,家長包攬了一切,不但不會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還會讓孩子形成“爸爸媽媽這么做是理所當然”的慣性思維,最終陷入惡性循環:你越催,他越慢。
孩子做什么都磨蹭怎么辦?
一、改變說話的語氣:趕快變成我希望。
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會對人產生不一樣的看法,第一種是命令式的語氣:即將旅行出門時,家長急匆匆的對孩子說,你趕快收拾,要不然我們預約的車就走了!第二種是商量的語氣:家長對孩子說,我們的這次的目的地是某某地方,如果你的動作慢了,來接我們的車子就要走了,我們這次的旅行可能就要泡湯了,所以我希望你能馬上收拾好你的東西哦。不同的語氣將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一般來說,后者商量型的語氣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孩子會立刻行動,漸漸地就可以改變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二、讓孩子學會做選擇。
小孩子都很喜歡做選擇題,當孩子出現拖拉、磨蹭的壞習慣時,家長不要馬上催促,因為越催越沒用,所以家長需要做的就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當孩子做作業不認真的時候,家長根據孩子的作業量,讓孩子進行選擇,一是孩子可以繼續拖拉,家長一直陪著孩子直到作業完成,二是孩子在家長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家長周末就帶孩子出去玩耍。相信家長后面提出的條件足夠吸引孩子,大部分孩子也會選擇后者,認真的完成作業及家長要求完成的事情,從而漸漸改掉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三、別太勤快,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
俗話說“懶媽養出勤快孩”,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是“孩子這些事情你都不用做,好好認真學習就行了。”更甚者將孩子的書包、作業都擺好,等孩子來寫作業。父母應該多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培養責任感。
比如購物時讓孩子幫忙拿東西;讓孩子獨立照顧一株植物,告訴孩子多久澆一次水。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經常忘記,那么沒有什么能比一盆枯萎的植物更能教會他什么叫做責任。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關鍵在于父母的態度和自己的思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