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拖拉、磨蹭,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事情,家長在一邊急得直跳,孩子卻一直不緊不慢,心里的無名火怎能不上升,一個搞不好,就要擼起袖子打屁股,在“拖延癥”這一事情上,所有的孩子好像都跟“無師自通”一樣。都說沒有不拖拉磨蹭的孩子,只有不會治理孩子拖延癥父母!下面就好好說說,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很磨蹭怎么辦?
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很磨蹭怎么辦?
1、讓孩子對時間產生緊迫感,家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從10開始倒數,也可以從3開始倒數。比如“睡覺倒計時開始了,你現在只有三秒的時間,3,2,1”。倒數能給孩子留出過渡時間,讓他們有所準備,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行動上,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2、讓孩子對事情產生興趣,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很快。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樣就是離自己最親近的父母。
3、讓孩子得到肯定,一味的批評、催促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當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應該適當表揚,引導孩子以此為榮,通過一件事慢慢擴散到更多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揚高興的時候潑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為。
4、讓孩子承擔“后果”,家長不妨規定做事情的時間,甚至可以給孩子列一個時間表,要求孩子按時完成,同時讓孩子承擔做不完事情的后果。當孩子知道拖拉后果的嚴重性,自然就會提快速度。
5、給孩子制定時間表,一定要考慮孩子做事的速度以及事情的難度,不要過度要求孩子,否則,長時間完不成任務,反而會使孩子產生挫敗心理,導致孩子不自信,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趣。
當家長的話對孩子不起作用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如果家長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孩子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于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只在真的需要家長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那么,家長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