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生活中有條理的孩子,學習時也會比較有目標和規劃。同時,一些總是丟東西的孩子,生活習慣不好,獨立能力也比較差,對父母有很深的依賴心,不利于他之后的成長。那么孩子總丟東西怎么教育呢?
孩子總丟東西怎么教育
1、培養孩子按“清單”做事的習慣
一般情況下,做事有條理的孩子很難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想要讓他在做事的時候達到有條不紊的程度,家長要經常讓孩子按照“清單”做事:無論是收拾書包、整理房間還是完成老師布置的相關作業,都可以用相關的“清單”逐一完成。
2、建立有序的生活環境
物品放置位置固定,有利于糾正孩子總丟東西的行為。家長們可以幫孩子把玩具、文具,書本等用品分門別類收拾好。孩子用完物品后讓他把物品歸回原處。在孩子找不到物品時,引導鼓勵他仔細回想,去思考,怎么解決問題,允許孩子去嘗試體驗。
不要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就急于幫助解決。家長在生活中過分仔細的照顧孩子,例如幫他收拾玩具,整理房間等,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物品自己做主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機會。
3、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在孩子丟東西后,家長們不要立即補救,讓他有“自食其果”的機會。讓他體驗,吸取教訓,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提高自己的自覺性。最后家長要引導孩子想辦法補救,不能養成孩子東西丟了爸媽會買的印象。
現在的孩子對身邊的事物毫不珍惜,因為丟了就會再買。吸取教訓也不是簡單的說一句“我錯了”,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明白為什么不能丟三落四,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4、家長要有好的榜樣
家長也應該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行為,例如孩子每天丟三落四或者不愿意早起,又或者有一些沖動行為時,很多時候也是家長的錯誤示范導致的。
家長要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進行相應的約束與引導,讓孩子在大問題上不出錯,往往就是對破窗效應最好的修補。那么孩子的一些小問題,家長也可以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慢慢進行引導,這樣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5、立即做事不拖延
很多孩子丟三落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拖延癥。家長吩咐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讓他立刻去做,不要讓孩子先看電視,或者先吃飯,再去做這件事情,要培養他的時間意識。
家長一定要耐心的指導孩子,不能太過著急或者用嚴厲的話語來批評他。孩子總丟東西,家長如果給他提醒,那么他也會產生依賴家長的心理。所以為了孩子著想,一定要尋找正確的教育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