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最近我的朋友跟我說自己家的孩子不會表達情緒,當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孩子生氣的不行,但是孩子總是一個人難過,不愿意把壞情緒告訴她,甚至是有時候孩子一個人躲起來哭,那么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怎么辦呢?
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怎么辦
1、善于發現并識別孩子的負面情緒
人非草木,誰能無情,我們常常會情動于中,形乎于外,孩子們也一樣,所有的孩子都會遇到不愉快的情緒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很了解孩子,但其實并不是這樣子的。孩子的情緒波動往往只是表征。要記住,沒有一本教養書會告訴我們,每個孩子天生都是不同的。所以任何談話、教養的前提都是,觀察自己的孩子。
2、做和藹可親的父母
當孩子對父母說話或者做出一些舉動的時候,父母應該時刻保持一種和藹可親的狀態,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和舉動。即使是你不明白孩子他想說什么,也要全神貫注的聽孩子說。如果是自己手頭上正好在做著工作,也要用聲音和孩子進行溝通。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心,他也會更樂于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3、讀懂孩子的情緒
父母把看到的,感覺到的說出來,讓孩子復述一遍,再問孩子:是這樣嗎?如果不是,“那你說說看,你究竟怎么啦?”誘導孩子表達,當孩子表達完,我們不評價,再重復一下孩子的感受。然后孩子會好很多,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可以擁抱、愛撫,這樣對穩定情緒有好處。
為什么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1、權威的家長總會壓抑孩子的情緒
“乖,聽話”是家長們常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無論孩子是生氣了、傷心了、委屈了、心煩了、還是怎么了,這三個字一出馬,再配上父母權威,好像孩子就什么事也沒有了。
殊不知,這些無處宣泄的情緒,都被深深埋在孩子心里,孩子從此就失去了表達情緒的能力。
2、父母在對待孩子時表現得較為冷漠
家長們不要看孩子年齡小,認為他還不懂情感,就忽視了生活中情感方面對其造成的影響,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家長們的舉動其實是會在孩子內心深處留下痕跡的。
如果家長在照顧孩子、對待孩子時表現的非常冷漠、不耐煩,不能讓孩子體驗到被關愛的感覺,那么孩子就會錯誤的認為自己不應該得到這些關愛,今后再有任何的情感需求,孩子就會藏在心里,不輕易表達出來。
3、心理壓力大
孩子不敢表達的狀態,實際上來自于他感覺到的、外在環境或成人給他的無形壓力。這種壓力可能是孩子害怕自己說得不好、說得不對、得不到父母的肯定。
有時候,管教太嚴、太強勢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會恐懼表達,一方面怕被父母罵,另一方面,他們的想法很少真正被父母聆聽過。每當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父母要么不理睬,要么總是會否定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就不再開口表達自己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